“只漲不跌”實因市場機制不健全
現在看來藝術市場作為三大投資市場之一在這次全民投資浪潮中蹦得最歡,最為關鍵的原因是相比其他投資目標而言,藝術品有著“只漲不跌”的市場特性,這讓無論是謀求貨幣保值還是投資利益的人們都能找到合適的著力點,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相信“股票可以頃刻變廢紙,樓市可以瞬間化泡沫,但是藝術品到什麼時候都是藝術品”的樸素而天真的觀點,但其實質上卻屬於一個歪打卻恰好正著了幾分的路子。
2000-2010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走勢(單位:百萬元),從幾千萬元到372億元,單純從這個角度看,似乎中國藝術市場上沒有輸家。
藝術品之所以看似“只漲不跌”,一是由其現實存在的客觀屬性決定的;二是取決於藝術品與商品的本質區別,精神文化屬性決定的;三是藝術品與生活用品的本質區別,非必須品屬性決定的,所以藝術品“只漲不跌”實質上不是不跌,而是在市場環境不利的時候,會以“有價無市”的形態顯現,也就是說市場再差藝術品也最多會因為無人問津而淪為倉庫保管品抑或居家裝飾品,但原有的價格一旦向上浮動就鮮有降價之說,所以很多人就此認為如果能很好地解決真偽問題這唯一風險,藝術品就是最佳的投資對象,所以藝術品成為了許多從安全保值的角度出發的投資人的首選。
所以第一個被太多人忽視甚至是樂於忽視的秘密,也是我們首先必須要強調的是,“任何形式的投資都伴隨風險”的客觀經濟規律。中國藝術品市場出現“只漲不跌”的景象是因為其內部與外部各個環節綜合施力的結果,其實際上沒有任何實際性的制約者與監督者,所以從生產者藝術家到運營者藝術市場人士,再到消費者藏家與投資者,藝術品的非必須品屬性使得參與者們從心理上建立起一個獨立的圍城,究竟是砌城牆還是拆城牆是一個大家顯而易見能夠自然達成的默契。而非商品性的屬性又使得一切競爭淘汰等經濟手段在藝術品身上無計可施,這就造成了中國藝術市場的價格目前一個如同攀登只上不下的台階一樣的局面——即便是哪類藝術品類或者藝術家被市場淘汰出局,他們也有權利死在之前所登上的價格台階上,也就是“只漲不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