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甲骨文特長生遭拒教 國學偏才怎麼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8 09:11:41  


 
  觀察 附著社會情緒

  就當下話語環境來說,公眾關注“甲骨文考生”,除了輿論的渲染之外,恐怕更在於內心的期盼,在期待“甲骨文考生”成為一段佳話——數學考零分的羅家倫當了清華校長、數學考4分的季羨林成了國學大師、作文只寫三句話的臧克家卻成為傑出詩人,那麼“甲骨文考生”為什麼就不能成為另一段讓人們鼓吹和歡呼的佳話呢?可以說,正是在民眾看似無意實則相當於集體無意識的情緒裹脅中,對“甲骨文考生”的關注日勝一日,但實際上早已偏離了主題:沒有人關注“甲骨文考生”的“前世今生”及未來的可能性,甚至人們已經忘記了追問。

  不過,何崝教授不但指出了“這個學生有些浮誇”,而且道出了此前很多公眾並不熟知的常識——“他在這個甲骨文方面還不是非常的突出。他只是認識一些甲骨文,好像是幾百個吧。我們找一個中學生,培養他一兩個月,他基本上就可以認識上千個甲骨文了。這個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段話的潛台詞在於,我們都可以成為“甲骨文考生”,即使成為了“甲骨文考生”本身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所謂“甲骨文考生”是可以培訓的,再嚴重點說,是可以“流水線生產”的。

  此情此景,輿論和公眾該如何面對?難道這樣的常識,當時的報道者真的一點不知道嗎?如果知道又是什麼因素促使了報道的升溫?進一步說,這樣的常識,四川大學是在裝作不知還是有意無意之間迎合了輿論?如此多的問題都需要一一梳理,事情即使發展到今天,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為“甲骨文考生”本人,並非是科學的態度,相反,很有可能為下次的“甲骨文考生”誕生提供了誘因。

  當我們理性地放棄對所謂“佳話”的期望,回歸大地;當我們的輿論不再不分青紅皂白地對所謂的“怪才”頂禮膜拜甚至“脅迫”某些大學就範;當我們的大學不再在輿論的狂熱和公眾的浮躁中迷失方向,或許,才能使問題的討論回歸到事情本身。“甲骨文考生”的命運值得關注,但更應關注“甲骨文考生”身上附著的社會情緒,進而才能釐清佳話還是笑話的迷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