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教會還是聯繫社區民眾的社會場所。比如,在艾奧瓦市,教會舉行的野餐活動或感恩節、複活節宴會一般都很受歡迎,每個家庭都會分工自帶食物,奉獻幾個菜。艾奧瓦大學化學系畢業生吉米今年27歲,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一些年輕人,宗教觀念確實開始淡化,他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在逐漸淡化,比如,對社區的關心開始變少。但“千年一代”真的在挑戰美國的宗教價值觀嗎?艾奧瓦市24歲的浸禮會助理牧師傑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基督教新教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傑克說:“畢竟自美國建國以來,方方面面的規章制度都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美國宗教問題專家劉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美國宗教市場,一個教派是否興旺不僅要看教徒人數的多寡,還要看教會成員的年齡結構如何。類似皮尤研究中心對美國年輕人信仰問題的調查,美國“蓋洛普”調查中心、“全國輿論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機構一直在搞。有關“基督教社會終結”等說法也經常出現在一些美國媒體上。劉澎教授認為,從宏觀上看,這些調查和言論並沒有造成美國社會與宗教界的緊張,只是起到了讓處於主流地位的宗教派別要有危機感的警示作用。從全美宗教總格局來看,影響宗教發展的因素很多,情況複雜,很難一言以蔽之。美國宗教內部各派力量的此消彼長,有著周期性的特點。當某個宗教教派衰落時,往往也是它進行自我更新、思考自己為什麼由盛到衰的時候。美國歷史上,每當基督教的社會影響下降時,就會有人倡導信仰復興,並會相應地產生一批著名的宗教領袖、布道家。
在研究美國宗教的學者看來,談論美國宗教信仰的現狀,要從“變”與“不變”兩方面來看。一方面,美國年輕人的宗教熱忱確實跟前幾代人相比有所變化,他們更加關注社會上的其他問題;另一方面,從過去100年來美國社會學家做的周日“進教堂率”調查來看,無論是世界大戰,還是經濟蕭條,都未能動搖美國人宗教信仰的熱忱。美國人每周去教堂的比例一直穩定在40%左右,這一比例遠高過其他西方國家。因此,不能單靠對某個年齡段的人宗教狀況的調查結果就得出“美國宗教衰落了”的結論。應該說,美國宗教還處於常態之中。在美國30多萬座教堂和寺廟的存在反映了不同膚色、不同移民的宗教信仰;各種宗教、教派內部充滿了變化,發展不平衡。一些曾經長期處於基督教新教“主流”地位的傳統大教派,近年來確實出現了衰落跡象,如教徒流失、神職人員難覓、一些教堂與神學院因人數過少而難以為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