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藝術品拍賣中被購買的文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8 09:49:23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華夏時報報道,超過估價8000萬港元3倍之多,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億港元天價成交拔得頭籌,這一紀錄不僅刷新了宋瓷世界拍賣紀錄,也給蘇富比(微博)的春拍帶來一股春風。香港收藏家劉鑾雄曾豪言要在全球購買“失去的文明”,20年來他高調購買名畫、古董,他與汝瓷的牽手,會否將素顔汝瓷變成“貴婦”?

  歐洲人初見神秘佳器

  “瓷,不同於寶石黃金之貴,卻尚文人之德,簡樸納言。順應自然。”古瓷研究者康蕊君撰文說,宋人賞瓷,評其器形、釉料、色澤、觸感,要求嚴謹,品味素雅,仿佛早已預言簡約主義的到來。加之“靖康之變”,女真南侵中原,北宋衰亡,官窑不久淪為民窑。宋人周輝於紹熙三年(1192),已嘆汝窑之稀,謂“近尤難得”,明人曹昭更曰:“薄甚亦難得。”由此開啟了歷代君王追捧、仿制之風。

  清高宗對汝瓷尤喜,曾命宮中匠人鐫文於器,致使汝瓷名氣更勝從前,器物之美,歷來為文人雅士所神往。收藏家馬未都多部書中提到瓷器之美,認為一個普通器物承載著文化審美、生活趣味及工藝成就,他以青花為媒介,寄托著今人的雅思。殊不知素雅之汝瓷比之典雅青花更有一種文人情懷。

  明人高濂於萬歷十九年初刊之《遵生八箋》中,更以“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盛贊之,認為這種巧思是當時技藝的創新,也有一種細致之美,器物之薄、透、潤澤,尤其是色澤的高雅,無不寄托著一種幽思,從而可以推知宋人生活的精致細膩之處,人和自然的關係,帝君和文人管理集團之間的關係,這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鼎盛時期。南宋以降,中國文化開始由文人尊崇的雅文化向市井文化演變,其器物的審美自然也在發生變化。

  由於承載著宋人審美情趣的汝瓷本來就稀少,加之文人墨客對北宋文化的追思,汝瓷在歐洲人看來神秘無比。不過,他們得以一睹芳物則是在1935年,當時中國政府借出汝瓷十件,陳列於倫敦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引起很大轟動。

  天價汝瓷的神秘之旅

  作為專為宮廷燒制貢瓷的汝窑,有據可考的歷史只有20年左右,約在元祐元年(1086年)至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據蘇富比瓷器部經理仇國仕介紹,現今全世界遺存的汝窑瓷器,有跡可循的共79件,幾乎都為博物館典藏,僅有6件屬於私人收藏。窑址出土物,幾乎都為廢棄的殘件破片,民間流傳的“瓷片價值連城”,指的就是殘破的汝窑瓷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