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天津日報》報道,美國當代作家、翻譯家和著名漢學家。從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台灣和香港,經常在中國大陸旅行,並撰寫了大量介紹中國風土人文的作品,出版了《空穀幽蘭》《禪的行囊》《黃河之旅》等書籍,在歐美各國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印象:彌漫在茶香中的黃河情結
“這一天是公元1991年5月25日,是我成功到達黃河源頭的日子,追隨著這條黃色的巨龍,我歷時兩個多月,行程五千公里。在這條河邊,中華文明從五千年前開始發軔;在這條河邊,中華帝國創造了空前的輝煌。在這條河邊,中國人形成了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民族的心理和情感。”
寫下這段文字的人叫比爾.波特,一個留著大胡子的美國人。他不僅獨自探訪了中國的母親河——黃河的源頭,並且還撰寫了一部近20萬字的游記《黃河之旅》,記述了他從上海啟程,途經青島、蓬萊、泰山、開封、嵩山、三門峽、延安、呼和浩特、青銅峽、日月山等地最後抵達黃河源頭的60多個日日夜夜的所見所感。此書一出版就受到了讀者的歡迎,人們無不好奇:一個外國人為什麼會對中國文化有如此高的熱情?
於是,前不久記者專程採訪了比爾.波特先生。
見面之前,我一直在想,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見面是在北京的一家茶館里。我到那裡時,他正在跟朋友聊天。看見我們幾位媒體人進來,他用熟練的中文抱歉地說:“不好意思,耽誤你們一會兒,這個朋友我們已經好久沒見了,我們談完再接受採訪,好嗎?”
與相見甚歡的友人聊天結束後,比爾開始接受我們的採訪。沒想到,比爾對中國的茶道還頗有研究,他很關切地問我們:大家喜歡喝些什麼茶?服務員拿了茶單上來,比爾指著“小紅袍”說,這是什麼茶?還沒嘗過呢!服務員告知是岩茶的一種,他饒有興致地說,那就試試這種吧。服務員隨即問道,您是自己衝泡還是我們給您衝泡?比爾說,還是自己來吧。我還沒明白“自己來”是什麼意思,服務員已經將一整套茶具放在了比爾面前,並根據在座的人數放了相應數目的杯子。於是,這位大胡子洋人開始手法嫻熟地為我們衝茶、治器、納茶、候湯、洗茶、衝點、淋罐、燙杯、灑茶、分杯、分壺……有條不紊,見此心中暗自慚愧,自己對茶文化的了解,還不如比爾。
比爾客氣地將茶分好,奉到每個人面前。伴著裊裊的茶香,比爾開始給我們講述他的黃河之旅和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