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相比對知識分子範圍的界定,今天另一現象更值得關注:知識分子的形象在公眾視野內面臨垮台危機。
光頭,黑西裝,白襯衫,臉上架一副黑框眼鏡。梁文道的裝束黑白分明,一如他的表達,明確清晰,邏輯環環相扣,精確瞄准聽眾的注意力。
1月9日,北京環球貿易中心五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主辦的“理想國[微博]”文化沙龍上,熊培雲[微博]、許知遠、梁文道三位特色鮮明的70後寫作者,各取名字中的一個字,以“雲知道”組合亮相。
“‘雲知道’很像一個樂團組合的名字。我們會去不同的地方演講,做沙龍座談。我們希望是一個系列的主題貫穿下去。今年的主題是——知識分子。”梁文道說。
知識分子不囿於職業
梁文道從講台上走下來,被一群讀者圍住在新書《味道》上簽名。主辦方工作人員隔著人群叫:“梁先生,過來坐下簽。”他擺擺手拒絕。面對讀者,梁文道保持著恭敬的面孔。他簽書,不像有的作家只顧埋頭劃拉,而是一定要望向讀者,雙手遞回,道一聲“謝謝”。
在大多數場合,梁文道不宣稱自己是知識分子,主動把自己劃為“知道分子”的行列。他出版最為知名的時評作品集《常識》,以淺白流暢的語言,冷靜道破社會現象背後隱藏的一面。1970年出生於香港,少年成長於台灣,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內地公眾對他的了解始於鳳凰衛視[微博],他是電視台主持人、嘉賓,同時在南方周末撰寫專欄。
1月12日,“雲知道”把沙龍開進北京大學。參與者大部分是學生,現場座位不夠,不少人席地而坐。梁文道分享了有關知識分子與公共性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