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方影響但化用得不夠好
記者:類似英文的essay,“散文”有種無法規範、兼容並蓄的特質,董橋對這點相當自覺,他說“散文可以很似小說,小說可以很似散文,現代是mixed一起的了,是否一定要劃分得清清楚楚呢?我看未必。”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文無定法,董橋是否拓寬了“散文”寫作的疆界,是一種新嘗試?
趙勇:我不太同意這種觀點,散文確實是一種自由的文體,而任何文體也處在不斷的演化中,會吸收別的文體的特點,但我覺得最核心的東西無法變,不能變。
董橋英文很好,不知道他的文字跟翻譯有沒有關係,精通英語或多或少會影響母語寫作的遣詞造句,句式安排,等等。比如台灣一些詩人,受西文影響,寫出來的詩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董橋好像又不是這樣的。可以感覺到他也受了影響,但化用得還不夠好。
記者:都說他寫的東西有才子氣,但也有觀點認為才子氣、文人氣,對文學創作是有害的,您怎麼看?
趙勇:這不能一概而論。文學創作有點才子氣、文人氣也未嘗不可,關鍵在怎麼運用和處理。比如汪曾祺,他的散文有文人氣、書卷氣,甚至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有股士大夫氣,但他的東西還有別的氣,尤其他還引入了很多來自民間的東西,讓它們形成某種碰撞和交融,這樣他的散文就顯得與眾不同。他的文字清新自然,又很有韵味。你能說他沒才氣,沒文人氣嗎?
所以還是要看你怎麼利用。是用其他什麼氣來中和才子氣、文人氣?或是同化才子氣、文人氣?還是你覺得才子氣、文人氣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氣質,要打造,甚至是炫耀,或者是作為某種品牌來經營?
記者:董橋有刻意去雕琢自己的才子氣嗎?
趙勇:感覺他有一些。為掉書袋而掉書袋,有些讀者看了估計會雲裡霧裡。比如:“父親坐在書房裡靠窗那堂軟墊沙發上,兩手捧著一盞新沏的鐵觀音,白煙裊裊,凄凄切切半蒙住他那張有風有霜的臉,沙發的藍絨底子灑滿翠綠竹葉,襯著窗外一叢幽篁,格外見出匠心。”這裡倒是沒掉書袋,但我不喜歡,感覺像是高級“知音體”。
文化快餐吃多了沒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