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在購物過程中,很多中國人都喜歡講價,但有些地方的政府採購卻是“價格越高越好”。據媒體報道,河北某地政府在招標一個綠化項目時,放棄本地產的幾百元一棵的楊樹,從南方引入胸徑40厘米左右的大銀杏。這些銀杏樹出廠成本數千元,長途跋涉運到河北後,每棵樹的費用變成了5萬元。此前也有類似報道:某地引進的一株普通榕樹,賬面上身價高達10餘萬元;還有一些地方,實際支出60多萬元的城市綠化工程,賬面支付款卻“瘋漲”到了150多萬元……
新華社刊發葉青文章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一公就貴”現象?我想,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財政經費增加了。隨著經濟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各地綠化經費也“水漲船高”。比如,2011年底,上海市調整了浦東新區公園綠化養護定額,四星級公園按一級綠地30.59元/平方米/年標準調整,而原來一級綠地的經費標準只有11.34元。媒體報道稱,浦東新區公園的養護經費原來是1090.52萬元/年,定額提高後年度養護經費2182.82萬元,增加了1092.3萬元。增加經費擬由城市維護費中安排877萬元、由農林資金安排215.3萬元。
二是要錢容易了。財政收入增加,除綠化經費增加之外,綠化的工作經費也更容易申請了。比如,為了進一步落實滄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大幹5年、全市增加林地150萬畝”的綠化奮鬥目標,加大“三個百萬畝綠化行動”的推進力度,滄州市林業局就申請解決造林綠化工作經費10萬元,以確保綠化工程的順利實施。
三是監管放鬆了。與辦公樓建設、地鐵工程相比,綠化經費往往是“小菜一碟”,很容易成為政府採購的“死角”,以及審計監督的“空白點”。實際上“高價綠化”在2006年就已成為關注焦點,當時,時任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要堅決制止“高價建綠”的不良傾向,堅決制止急功近利、貪大求洋的做法。但從2006年以來的“綠化腐敗”案件來看,很多“綠化人”都把仇保興的話當成了耳邊風。這些年,“高價綠化”不是少了,而是越來越多。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監管不到位。
四是官員膽子大了。從2008年後,杭州市在三年內投資1600億元用於城市建設,與此同時杭州市工程建設領域違紀違法案件也在增加。有辦案人員把“城建腐敗”的特點概括為“三多一高三化”——“三多一高”,即受賄案件多、串窩案多、涉及部門多,涉案金額高;“三化”,一是潛伏期長,腐敗趨於隱蔽化,二是能力較高,腐敗趨於智能化,三是手法更新,腐敗趨於迂回化。隨著反腐敗力度的加大,雁過拔毛的“老虎”與“蒼蠅”越來越多地被揭露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