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資金周轉不開的時候,王雪的母親也接到過催債電話。“態度特別惡劣,上來就開始罵人”,王雪向母親稱是詐騙電話。
“目前還有一萬七的貸款,打算跟我媽說,”王雪稱,之前也考慮跟母親講,但因為害怕一直沒說。
“我覺得校園貸這種東西利用了學生的弱點,主要是自控能力,”王雪說,“比如廣告會寫,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隨便去玩了,也不用承擔一些後果。廣告裡把好的一面說得比較重,把那些具有危害性、不好的東西巧妙避開,讓你看不到。”
學生說3
“三次貸款消費都沒告訴父母”
“目前我同學用校園貸挺多的,但主要是買東西,而不是借錢,”大三學生小林說,同學常通過校園貸分期購買各種消費品,大到電子產品,小到運動鞋、甚至網站會員等。
第一次是幫朋友“刷單”
大一時,小林的朋友兼職做分期樂的校園代理,校園代理收入與推銷出去的“單數”掛鈎。為幫助朋友“刷單”,小林在分期樂上用3元購買了一個移動wifi。
小林也曾在學校內手機店用分期形式購買了一個iPad。“一些本地金融公司和我們學校的手機店合作,學生購買手機時,手機店推薦學生用貸款分期購買,”小林介紹,其學校內所有的手機店均與金融公司有合作。
2016年4月,小林在分期樂上買了一個iPhone6 plus,活動價5888元,共分12期還錢。彼時,iPhone6 plus市場價在5400元左右。“這個手機在實體店買,沒有那麼貴,”小林解釋,在分期樂貸款購買時還需要付手續費。
“說是零首付,但不可能貸款沒有利息,手續費就是利息,”小林已經記不起每期具體的手續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