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人員沒向父母說明在辦貸款
無論線下、線上辦理校園貸款,都需要填寫父母、同學電話,並且核實父母電話的真實性,但小林三次貸款消費均未告訴父母。
“他們也給我家人打電話了,但是說是快遞或者編造其他理由,只是要確認我留的父母電話的真實性,”小林說,負責審核的相關人員均未向其父母說明其在辦理貸款。
小林每周六日在學校外飯館兼職,一天100元。除了兼職打工,也有學生從生活費中省錢還款。小林說,未曾聽說有同學逾期還上貸款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還不上也不會去貸款,大學生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要面子,不好意思欠錢。”
3月,河南一大學生因賭球陷“校園貸”巨債而跳樓,6月,“裸貸”事件曝光。近一年來,校園貸惡性事件不斷。而近日,校園貸平台趣分期宣布暫停校園貸地推,轉型消費金融。
校園貸何去何從?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學生貸款以消費分期為主,存在著利率過高、多重負債嚴重、暴力催收等問題。未來,隨著競爭的加劇、社會的關注、監管的驅嚴以及行業規範的逐步落地,校園貸的平台數量會減少,也會迫使一些平台進行轉型。
消費分期為主,校園貸利率高
“不得向不滿18周歲的學生發卡,”2009年,隨著銀監會整治大學生信用卡業務,大部分銀行停發學生信用卡。而在互聯網的催生下,近年來校園貸平台開始搶占大學生市場。
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校園消費金融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顯示,從2010年到2015年,全國高校的總數約3600家,如按照2600多萬名學生,每人每年分期消費5000元估算,分期消費市場規模可達千億元人民幣量級。
巨大的市場潛力之下,校園貸平台的數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目前,除了近日宣布暫停校園貸地推的趣分期,還有分期樂、麥子金服、愛學貸等校園貸公司,電商平台京東也布局校園貸市場,於2016年3月推出“校園白條”。而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推出消費借貸產品“花唄”。
“學生貸款還是主要以消費為主,消費分期形式占據主要部分,”校園貸領域研究者、91征信聯合創始人薛本川介紹,按照放貸平台的資金成本計算,學生獲得貸款的總和成本應該在12%以上,部分平台年化成本高達100%。“而在額度上,學生的借款金額一般都較小,以3000元左右為主,當然也有部分消費分期授信是根據商品價格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