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發射前最後撤離的人:北斗重器背後的青年
http://www.CRNTT.com   2018-12-03 16:55:12


 
  工人師傅們調著力矩扳手上的力矩,小心翼翼地嘗試著,臉上很快滲出一層細細的汗珠。經過幾次調試,第一個爆炸螺栓被順利拆除,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就這樣,12個爆炸螺栓被依次拆除。接著是拆除與發動機相連的導管。

  總裝事業部八組組長吳勇回憶,那個時刻對於每一個搶險隊員都很危險——可能存在因擰緊力度過大,導致螺紋咬合過緊,最壞的情況就是引爆分離,這對箭體必然會產生不利影響。但對當時的他們來說,再危險也要做。

  無獨有偶,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裝事業部三組員工呂恒聚至今記得,幾年前的一次發射,衛星上有部分產品需要在整流罩“合罩”之後安裝,還需要火箭試驗隊隊員在限定時間內將艙門關閉,確保火箭按時發射。

  關艙門,這個動作雖然簡單,但要在特定時間內完成,就有很大挑戰。這個工作最終交給呂恒聚完成。

  醫護人員為呂恒聚戴上監測儀,對他說,如果監測儀報警,一定要停止工作,趕緊回來,否則將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可預估的影響。

  距離窗口時間還有40分鐘,呂恒聚走到火箭旁。當時,發射現場異常安靜,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眼睛緊盯著呂恒聚工作。就在呂恒聚擰到第4個螺釘時,嘀……嘀……嘀……監測儀的報警聲劃破寧靜響了起來。

  當呂恒聚回到安全區,總裝事業部領導“責備”他為什麼不聽醫生的話時,他卻憨憨一笑:“和國家的火箭發射相比,個人的事總是小事,最後撤離這班崗必須站好。”

  如果人人對崗位挑三揀四,火箭能成功上天嗎

  一線操作工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挑活兒。

  按照田鑫瑤的說法,任務期間,他們每天要燒將近6噸煤,這些煤全是他們手工一鏟一鏟地裝到小推車裡,接著一車一車地運到鍋爐房。至於蒸汽,則是從頭一年10月,持續到次年5月,經常是24小時不間斷提供,3小時一班,輪班巡查。

  他所在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曾考慮採用鍋爐燒天然氣、汽油,來代替燒煤,不過,發射場地處偏遠山溝,加之鋪設管道成本、燃燒危險性等因素,最終還是沿用傳統的人工燒煤辦法。

  “鏟一回煤,燒一次鍋爐,鼻子眼睛耳朵裡就全都是灰。”何家琛剛到崗位1年,指著已成黝黑的口罩笑呵呵地說,“這是今早才換的新口罩。”

  在這裡,也來過很多“過客”,有的是其他崗位過來幫忙,鏟幾下,許多幫了一次就再也不來了;還有的在這兒幹了1年,也堅持不下去,走了。

  “不要看不起燒鍋爐的,有的人不就是覺得這個崗位又臟又累,沒有技術含量麼?”朱高平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