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發射前最後撤離的人:北斗重器背後的青年
http://www.CRNTT.com   2018-12-03 16:55:12


 
  北斗導航總裝班組副組長謝喜龍今年剛滿30歲,他說,這都是大家擰成一股勁兒搶出來的時間, 而這樣的節奏對年輕操作工而言已成為一種習慣。

  北斗導航總裝班組的80後組長陳大猛,穿梭於北京和發射場,面對多個型號任務交叉出廠、在研型號任務異常繁忙、大型試驗任務節點緊張等困難,帶領團隊有效應對。

  剛剛30歲出頭的電裝工夏丹看到體檢結果的瞬間,有點蒙了。經過檢查確認,需要手術。“怎麼會這樣?”

  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最讓她放心不下的,是還有那麼多任務要趕,還有那麼多顆北斗導航衛星等著飛天。她一直在崗位上堅守,直到手術頭一天。

  在北斗重器建設的背後,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周源、郭凱、廖宏博等年輕的導航團隊總裝人員,克服困難、堅守崗位,只為交出“成功”的答卷。

  今年7月29日,隨著一聲巨響,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33、34顆衛星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托舉下壯麗升空。

  沒有人注意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裡有個平靜的小夥子,深邃的眼神裡滿是篤定。他叫李付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保障部裝備維修處工程師。10年前的這個時候,正是他大學畢業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的日子。

  10年過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換了新顔。這其中就有李付生的貢獻——對發射場常規加注輸送系統、升降溫系統,低溫加注管線系統等主要裝備更新和改造,消除部分設備陳舊老化的隱患。

  設備有更新換代,年輕人來了,也給北斗系統帶來了新鮮血液。

  “我的10年,有近三分之二時間是在溝裡的發射場度過的。與青山塔架做伴,有幸參與和見證發射場的10年發展,我的青春便沒有時光虛度。”李付生說。

  望著火箭那道劃破長空、直刺蒼穹的絢麗尾跡,他說自己對未來的10年更加憧憬。

  (來源:《中國經濟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