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商事主體統一的登記平台“海南e登記”正式上線。這個平台開通後,申請人可以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的任何地點自主申報登記,提交格式化文書材料的,由登記平台當場審核,順利的話可以當場通過申請並拿到電子版執照。如果提交的是非格式化文書材料,登記平台則隨機分派給註冊官審核,一般在3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
今年年初,海南誠威商務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芳受托為一家擬定名為“海南椰鄉牧雞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的企業登記註冊。第一次使用平台註冊,本打算在公司電腦上直接幫客戶申請,卻發現必須要申請人在電腦前進行實名認證,於是乾脆讓申請人到海口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窗口,在自助服務區的機器終端上按照提示,一步步勾選,提交相關信息,當場完成了申請。
“(註冊登記)快了許多,一般兩天就能辦下來,不像以前,工商、稅務、代碼局等部門都要跑,辦下來最快也得一周。”王振芳說。
據海南省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通過“海南e登記”名稱自主申報市場主體49056個,新設商事主體37082家,每天平均新增商事主體412家,而海口市場主體登記數量為18815戶,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但一方面很多申請通過平台自動審核,另一方面,即使需要人工審核,也是由全省在海南e登記辦理業務註冊官輪流辦理,工作量減輕了很多。“一周大概辦兩三件吧。”海口市企業註冊局局長吳新霞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項制度解決了商事登記的標準、流程和尺度不統一,商事登記業務多、流程複雜、時間長等問題,打破商事登記管轄的地域限制,減少了註冊官的自由裁量權,壓縮了企業開辦時間。實現商事登記的自動申報、自動審核、全省通辦、電子簽名、電子檔案等5大創新。
據了解,今年海南省還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包括進一步壓縮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全面落實“非禁即入”,簡化審批、優化服務等。
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今年2月14日,海南省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海南)自貿區首批制度創新案例。在當天介紹的8個制度創新成果中,其中有4項出自商事登記改革事項創新案例,包括商事登記“全省通辦”制度、簡化簡易商事主體注銷公告程序、商事主體信用修復制度、減免商事主體公示負面信息。此外,還有施工圖審市場化和“多審合一”、全國首單知識產權證券化、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等4項制度創新。
這四項商事登記改革事項的創新,都來自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商事登記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條例是“4·13講話”之後,海南省第一部以“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冠名的經濟特區法規,也是海南運用特區立法權,對商事登記制度進行的大膽改革和創新。
特區立法權是全國人大授予海南等經濟特區的權力,海南建省辦特區30年來,利用特區立法權,制定了40多項特區法規,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治保障的同時,也為國家立法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海南省市場監管局企業註冊局局長唐小旺看來,將海南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上升到立法層面,而非部門規章,賦予了改革法律效力,一旦與上位法或其他部門條例發生衝突,則以立法為主。據他介紹,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如果按照以往的立法程序,或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通過特區立法權,從醞釀到討論成熟,再到海南省人大常委會上會通過,只用了半年左右時間。
制度創新的關鍵,在於一個充分容錯、允許試錯的氛圍。這一點,在商事登記管理條例中也有所體現。在條例的第三章,允許已經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的企業,通過主動糾正自己的失信行為、主動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主動採取措施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積極主動地承擔相關的社會責任等行為,來提前解除或者移出經營異常名錄。
對此,海南市場監管局企業監管局工作人員陶永琰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了這一制度設計的來龍去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