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今年以來,或主動或被動,一線城市豪宅產品的身價紀錄接連刷新。最近,中糧北京孫河項目以最高22萬元/平方米的預售單價刷新北京豪宅價格紀錄,接著這一紀錄又被龍湖北京豐台西局項目最高25萬元/平方米的預售價格打破;而早前的5月,頂級豪宅的標價更讓人驚嘆,先是上海黃浦灣壹號爆出38萬元/平方米的最高單價,隨後北京又爆出了最高50萬元/平方米的空中四合院。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今年前5月上海成交過千萬豪宅合計2004套,比2014年前5月同期的960套上漲了109%,預計2015年,上海千萬豪宅成交有望突破5000套,創造歷史紀錄;6月1日至15日,北京2000萬總價以上的豪宅成交已經超過52套,預計全月成交將在90套以上。
一切看似瘋狂。誰會為這些頂級豪宅買單?豪宅定價有多少因素來自市場調研,又有多少因素是出於營銷考慮?驕奢的價格門檻,是刺激決策的一種身份標簽,還是阻礙去化的一種成本障礙?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的營銷人士透露,這些讓普通人望塵莫及的神秘定價背後,其實藏著一種微妙的平衡,又或者可以被視為,建立在開發商與豪宅買家之間的一種難以名狀、無以言說的“默契”。
面對今年下半年頂豪的白熱化競爭,開發商正在思考新的操盤路徑。
定價博弈:要市調還是要神秘
“我卡裡有四個億,去刷吧。”一位企業主對他的置業顧問說。
“我每個月淨賺100萬,用3萬到5萬元月租著一套大房子,因為買房動輒千萬,占用資金量大,不划算。”一位從事互聯網金融的年輕人對他做房地產營銷的朋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