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增強創新精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克服滿堂灌的傾向,讓學生像科學家、工程師那樣去發現、去思考、去探索,最終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熟練掌握和自主運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業、創新能力。
要增強實踐能力。始終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促進廣大青少年在“生活這個大課堂”、“社會這個大學校”中,善於動手、勤於實踐、知行合一。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參與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推進各類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供專門場地、專業指導、專題教育。積極開展學生志願服務,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要內容和畢業升學的重要參考。大力開展研學旅行,讓廣大青少年既讀好“萬卷書”,又行好“萬里路”,拓展視野、培養情感、了解社會、增長見識。
身心健康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根本、幸福生活的根基。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讓青少年在運動中強健體魄、磨煉意志。豐富校園體育活動,普及校園足球,開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各類運動項目。完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監測制度,要將監測結果及時告知家長,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下降的地區和學校要進行問責。美育是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對激發人的靈感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改進美育教學,構建美育課程體系,充分發掘傳統藝術資源,因地因校制宜,培養學生藝術興趣和愛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安全健康、成長成才。
(二)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時期,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要達到85%。2010年以來,國家連續實施了兩期三年行動計劃,學前教育資源快速擴大,“十二五”實現了原來確定的“十三五”75%的目標。但目前我們普惠性資源仍然不足,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更顯薄弱。教育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第三期三年行動計劃。在城鎮,做好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堅持幼兒園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在農村,要完善公辦幼兒園體系,每個鄉鎮至少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60名以上幼兒的行政村要獨立建園,較小村聯合辦園。在人口分散的偏遠地區,要設立巡回支教點,實現送教上門。充分發揮公辦幼兒園、鄉鎮中心園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高保教水平。
(三)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普及目標實現以後,均衡發展成為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十三五”時期,要基本實現縣域校際資源均衡配置,義務教育鞏固率由93%提高到95%。要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不斷改善基本辦學條件。未來五年,要加快城鄉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逐步實現師資標準化配置和校舍、場地標準化要求。要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統一“兩免一補”政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經費分擔機制。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改造農村薄弱學校,從今年起中央要求對全面改造薄弱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專項督導,對項目進展不力、出現嚴重問題的地區進行問責,確保到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務。要加強農村學校布局規劃,保留並辦好必要的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對不足100人的學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經費。目前,在一些大城市,擇校問題仍然存在,人民群眾還有不少意見。要嚴格規範招生,推動合理劃片、有序入學、陽光招生。要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大力推廣集團化辦學、委托管理、學校聯盟、九年一貫制等形式,推動以強帶弱、捆綁發展、優勢互補,加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繼續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到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要提高到95%,努力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