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安全問題才是頭等大事。為保障出行,許多老師不得不加班陪同,“一年下來幾十次,一次加班費30元”,租車是最大開銷,這次來崇禮,3位老師帶著7名學生,“專門找了剛完成‘兩會’任務的車,安全最重要。”學校的辦公經費往往到10月就開始緊張,5000元的租車費讓薛東“花得真心疼”,可讓學生多一種體驗,也讓更多孩子了解冬奧,“更花得值”。
做冬奧教育也有不花錢的辦法。把冬奧整合進課程中看似接地氣,但得調動各科老師的積極性,“形成重視冬奧的共識。”薛東以冰壺為例表示,放到科學課中可以解釋摩擦力,放到數學課中,可以為三年級學生引入“毫米”的知識點,“測量兩個冰壺離中心點距離來判別勝負的案例,既講清了比賽規則,也讓學生對毫米有了具象的概念。”甚至在課程之外,傳統的考評體系也能與冬奧掛鈎,對應北京冬奧組委的部門設置,學校成立小小冬奧組委,但學生負責的工作仍是宣傳板報、衛生評比等日常內容,“冬奧教育不是新增加負擔,而是和具體工作相結合。”在薛東看來,冬奧教育不僅是通過冰雪運動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更是一條整合學校教育工作的主綫,“借一個主題幫助學生養成紀律、衛生、財務等各方面的良好習慣,找到教育的切入口。”
北京來的薛校長給崇禮同行留下了“腦洞大”“瘋狂”的印象。“我們現在缺的就是這種思維。”高家營鎮完全小學校長王利表示,電廠路小學“小老師”的辦法可以借鑒,借助這次活動捐獻的旱地冰雪器材,高年級學生就能當低年級學生的“老師”,“這樣整個學校都能動起來。”他希望帶上多科老師到電廠路小學實地“取經”,“需要走出去看看”。
“都說京津冀一體化,我們離北京那麼近,能不能和北京的學校聯動起來?讓學生見見更大的世面?可外出報批怎麼辦?”閆彩霞拋出最關心的問題。
崇禮區教科局副局長李委強調,“對學生的安全問題,各級部門要求都非常嚴格。其實每年冬季組織學生滑雪,局裡已經頂了很大壓力。”
閆彩霞不死心,“咱不能因為怕出安全問題就放棄機會,人家學校孩子也得考慮安全,如果我們把保護工作做細,有沒有可能……。”
有人加入討論,“學生出不去,老師可以出去嗎?”“北京那邊能不能搭個平台,我們村裡組織老師看看咱課究竟怎麼上?”“去不了的話,能給我們資料學嗎?”
“跟各位校長聲明一下,不是不讓大家出去,而是得經過審批,要求你們必須把安全工作做細、做實,如果安全很有保障、出行意義非常重大,是完全可以出去的。”李委話音剛落,掌聲接踵而至。
冬奧教育微弱的星星之火
“現在網絡和電話都很發達,只有人走出來這一種方式嗎?”作為國內首位在小學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實踐的體育教師,周晨光曾帶著他廢物利用自制的冰雪運動教具去到很多山村學校,“鄉村做奧林匹克教育最顯著的特點是,老師拿著電話機不知道給誰打,抱著電腦不知道搜什麼。”他提到延慶姚家營中心小學,“想發展,不等不靠,得自己尋求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