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2005年新上任的中國足協領導反感克勞琛在訓練方面的“自作主張”,導致這位盡心盡力的德國老人離開球隊,隨後國青隊升級為國奧隊,“奧運足球”背上了“政績足球”的壓力,各懷心思的領導提出種種不得不被貫徹執行的思路與方案,杜伊帶隊進行的長期封閉集訓讓球員處於壓抑狀態。正是種種反常行為導致國奧隊內憂外患不斷,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足協“忍無可忍”架空杜伊起用本土教練“救火”,球員們的無所適從可想而知。
最終擁有“黃金一代”基因的國奧隊,在那屆“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上顔面盡失:首場比賽對新西蘭國奧隊1∶1戰平,第二場比賽0∶2輸給比利時國奧隊,第三場比賽0∶3完敗在巴西國奧隊腳下,如果不是中國體育軍團大豐收的喜慶景象掩蓋了足球項目的慘敗,這支球隊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後果很難預料。
這段球迷和球員不願回憶的傷心往事,馮瀟霆、趙旭日、鄭智、蒿俊閔、郜林,都是親歷者。
中國足球的奇幻之處在於,一只無形的手總能在不經意間毀掉偶然出現的希望,蓋因中國的足球總非純粹的足球,強加於足球的“利益”不斷改變著中國足球順暢運轉的軌跡。
就像到了2011年,國足迎來巴西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取代了高洪波的西班牙名帥卡馬喬帶隊征戰20強賽——換帥本身的故事也頗為精彩,數年後還直接引出一起中國足壇前所未有的“報稅官司”,卡馬喬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成功獲得解約金——彼時馮瀟霆、趙旭日、鄭智、蒿俊閔、郜林都是卡馬喬信任的球員,但20強賽“黃金一代”仍然沒有散發出應有光芒,這也是“黃金一代”的最大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