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由得讓球迷想起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初期的那一波“發家致富潮”。以早期的上海申花隊為例,資料清楚顯示,足球職業化聯賽改革、上海申花俱樂部的成立,讓範志毅從月工資126元的健將級運動員,一躍成為月薪2000元的職業球員,原先一年的工資,只是現在一個月的收入。獎勵細則還規定,在甲級聯賽決定前三名的球賽或關鍵球賽中,踢進或守住決定勝負球的,個人獎勵為3萬元人民幣,如果獲得冠軍,全隊獎金為30萬元人民幣,亞軍20萬元,第三名15萬元——由此不難看出,上海申花1995年獲得甲A聯賽冠軍一靠實力,二靠管理。
國足當家射手王武磊也是過過苦日子的。徐根寶說東亞隊打中乙聯賽的時候(2007賽季),18歲的張琳芃月工資是800元,16歲的武磊每個月不但沒有工資,還要交給球隊800元。
短短幾年,回首再看,中國足球變化的範圍之廣、速度之快確有令人無所適從之感,所幸球迷對於中國足球的初心和痴心,始終不曾有大的變動。
不過趕上了好時候的“黃金一代”,卻因此多了一個被指責的原因:“這樣的水平,這樣的成績,憑什麼年薪千萬?”
尤其是在兵敗俄羅斯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