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社會力量讓競技體育走出體校的喜與憂
http://www.CRNTT.com   2018-09-12 05:44:53


 
  “10年前,我們還受到質疑,阻力很大。”2007年,市體育運動學校拿出體操房供徐炳興開辦少兒體操俱樂部,這一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的嘗試,給了依靠社會力量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可能性,“對一個縣通常有兩塊金牌的期待,對我們俱樂部的期待是11塊金牌。”數字背後,是原來幾乎人才斷檔的溫州體操成為優勢項目,“今年省運會,溫州體操金牌和杭州持平,獎牌多於他們,在以往不可想象。”

  張鋒對體育的“熱血”比徐炳興又早了近10年。1998年創建凱易路馬術俱樂部後,靠生產摩托車起家攢的資本被他“投到這個不掙錢的領域”。2003年,俱樂部還與浙江省體育局簽署協議共建省馬術隊,這也成為全國首支企業辦的省馬術隊。據他介紹,目前,有省隊專業運動員和教練員16人,溫州市青少年馬術隊在訓隊員25人,“我們連續參加4屆全運會馬術比賽,蟬聯了3屆盛裝舞步團體銅牌。”成績背後,是十多年來,用於馬術訓練、馬匹飼養、參賽馬匹選購及外教聘請等方面每年近800萬元的持續投入。

  不過對於傳統優勢項目,少體校的作用仍不可小覷。溫州全市目前有8家公辦少體校,過去競技體育基層人才幾乎全部出自這裡,尤其在徐嘉餘、呂志武、白安琪等名將輩出的游泳項目上,“體校的選材一向爆滿。”亞運會冠軍呂志武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大浪淘沙的激烈競爭依然在體校上演,可他注意到,“我們幾乎都來自一個區,就是體校方圓5公里、10公里,體校的輻射面其實很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