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縣級體校很難出人才,需要建立‘把體校辦在學校內’的思路,讓體育特長生也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用他們的運動成績帶動學校體育的發展。”諸暨市體育局局長樓奇靈表示,讓民辦學校參與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也是補齊體校在運動員升學就業、選材面、訓練資源等方面弱點的嘗試,“是對新型縣級體校的探索”。
諸暨海亮教育園區內,田徑、籃球、足球、射擊、擊劍、橄欖球、高爾夫、游泳等多項目場館設施一應俱全,這所全國知名的民辦教育機構裡,體育不僅停留在學校體育層面,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甚至校內體育產業都在推進,副總校長張偉峰表示,目前有9大項目面向全國招生,運動員梯隊從幼兒園大班到高中,在訓隊員近200人,甚至還為體育訓練提供了大量醫療保障,投入CT、CR、骨密度測試儀等專業設備,配備專業醫療康復團隊,“學校已經向政府允諾了下一周期省運會的5枚金牌”。
引進高水平教練是讓“苗子”成材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射擊、橄欖球、擊劍等項目上,已經有世界冠軍、業內名帥走進校園,但缺乏編制讓社會力量付出了不少代價,“僅薪酬就是正常工資的很多倍。”張偉峰表示,學校願意為優質資源付出代價,但同時,因體制“內外有別”而形成的高門檻,將為不少有同樣訴求的學校帶來壓力,“我們的運動員可以往上輸送,體制內的教練等資源何時也能輸送給我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