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海剛的數碼商鋪,擺放的手機殼、數據線等,不少是網絡爆款。我們一提及電商衝擊,包海剛就指引我們在手機上打開他的淘寶店。據他說,自己的貨出口為主,批發給大客戶。現在內銷中網購已占相當份額,要不了多久線上就會超過線下的了。
在國際商貿城,記者隨機走進了多家店鋪,不少店家像陳燕貞、包海剛一樣“兩手抓”。其實,就連龐大的實體市場方小商品城也開始了電商轉型,去年出資建起了“義烏購”電商平台,在線上線下融合中做大蛋糕。2014年“義烏購”在線交易額達15億元,而撮合交易的數額大約10倍於此。難怪隨意走進一家商鋪,一定能見到若干台電腦。
“客人是條龍,不來要受窮”。從這句義烏方言中,不難看出當地人對客流的重視。客人既然喜歡網淘,自己當然就要跟上去。當專家們在理性分析電商對實體的衝擊有多大時,義烏市場中的這些生意人,憑感覺讓線上線下融合,不約而同選擇了一種新節奏。
青岩劉村有中國淘寶第一村之稱。走進村裡,貨車來回穿梭,用膠帶打包貨物的“嗞啦”聲不絕,居民樓的一層大多成了物流操作區。這個村裡的網店數量是居民戶數的10倍。鄰近小商品城的優勢,讓這個村迅速為中國小商品與國內外市場建起了大通道,線上線下充分融合。人們常常這樣描述駐扎在此的經營戶:接到網上訂單,立即騎車去附近的小商品城拿貨。
實戰給予市場主體的自信,讓這些實體市場的行家裡手進一步加快了電商發展節奏。不少市場主體甚至紛紛投資運營電子商務園區。記者來到傳統企業巨龍箱包投資興建的幸福裡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上百家電商企業在此,打烊時間常常拖到後半夜。精通網絡營銷的麥客,從賣鑰匙扣到汽車坐墊,光天貓店就開了6個,單店日均銷售額就在萬元以上。標凡玩轉跨境電商,與敦煌網、速賣通等網購平台都有合作,國外垂直網站也不放棄。這樣的電子商務園區已在義烏建成投用19個。
顯然,市場主體用自己的行動為電商投票。2014年,義烏在各類平台的電商賬戶達24萬戶,全市經工商登記電子商務經營主體達22365家,同比增長1倍以上。數據顯示,義烏電子商務交易額近3年來年均增長49.2%,去年達到1153億元。眾多電商平台衝擊下,國際商貿城的經營戶業績沒有受損,因為他們已在線上開辟了市場新空間。實體市場的業績仍然靚麗,因為豐富的小商品海洋正是線上交易的貨源地。3年來,義烏實體市場的規模、交易、從業人員等各方面均實現了穩步增長。2014年集貿市場成交額達1073.8億元,同比增長22.10%,連續24年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