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中國老師中兩人來自中國,三人是英國當地的華人教師。但是,這三人都有早年在中國當中學教師的多年經歷。兩位來自國內的老師分別是杭州外國語學校數學老師鄒海連,以及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省特級英語教師李愛雲。鄒海連老師說,BBC為這個紀錄片挑選中國老師的條件是,有著5年以上中國教齡且能用英語授課。鄒老師說,入選後BBC方面向他反覆強調,請他務必全套照搬他在中國的教學方法。
BBC在伯杭特中學中國班教室各處,以及走廊活動區域的隱秘位置布置了諸多攝像頭,全方位覆蓋中國班的活動範圍。在校期間,每個中國班學生胸前都別著微型話筒,以記錄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力求真實展現學生們對中式教學的反應。
中國班開課後,中國老師和英國學生馬上就體驗到了雙方的不合拍。按照事先約定,伯杭特中國班的學生們從一進校門,一切就得按照中國學校的規矩來。早晨7:30到校,下午5點放學,之後還要留校自習兩個小時。這比學生們平常的正常在校時間要長出4個小時。英國學生要像中國學生一樣每周一早晨進行升旗儀式,要做早操、眼保健操,放學後還要做值日。教室的墻上貼著行為守則、課程表和眼保健操示意圖,還有一些勸學的中國名言警句。
英國中學不像中國中學那樣有著易於管理固定的班級,而是實行走班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選擇課程,上課時才凑到一起,因此上不同的課時,同學是不一樣的。英國授課規模一般在十幾人,最多不超過30人。而這次的中國實驗班是按中國學校普遍的班級人數設定——整整50人。英國學生們從沒在這麼大的固定班級裡學習和相處,這本身就帶來了一份新鮮感。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會被鏡頭攝錄下來,則更是激發了他們的表現欲。但是,他們的表現並不是舉手搶答問題,而是各種搗亂和不守紀律。中國老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課堂紀律也沒有絲毫改觀。氣得教師在備課室念叨說,不少學生缺乏上進心,懶散無紀律,就是因為英國的高福利制度令他們不擔憂未來。英國學生知道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和技能將來也可生活無憂,因此缺乏認真學習、積極向上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