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王立傑卯著勁堅持到底,先後在巴黎一大、巴黎五大、巴黎律師學校完成學業,考取了律師執業證書,這在華人中鳳毛麟角。
更重要的是,他似乎找到了那個關於身份認同的答案。“我不是一半的中國人,一半的法國人。”
在他看來,“一半一半”似乎是對自我的貶低。“我是一個百分之百的中國人,也是一個百分之百的法國人,如果你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當然會說是;如果你問我是不是法國人,我也會和你說是。”
王瑞曾赴廣州工作一年,他的目標是“要做一個百分百的中國人”。剛去時,同事們都把他當作法國人。不過,他堅持在法國同事面前說法語,在中國同事面前堅持只說普通話,慢慢地大家都把他當作自己人。
然而,他們最大的困境是,如何號召其他華人向法國人的思維靠攏,像本地人那樣表達訴求,從而讓法國人“瞧得起華人”。因此,他們將華裔青年協會的首要目標定位為“動員社會運動”。
在法國,如果你不通過媒體,不通過文化表達自己的看法的話,可以說你是一個不存在的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