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反艦導彈基本上都是主動雷達或被動紅外線的,不像防空導彈需要艦載目標照射雷達照射空中目標,不存在嚴格的制導通道限制。
在艦炮方面,目前主力艦艇多為100毫米單管炮.登陸火力支援能力基本沒有,那麼有無必要發展專用的低成本(因為被擊沉風險高)登陸火力支援艦?這種艦採用什麼形態較合適?
達:首先必須考慮有沒有能力靠近敵方近海區域.如沒有,發展對陸攻擊艦炮也是徒勞。單純為登陸壓制發展登陸火力支援艦的必要性似乎不大,在奪取制空權後,艦載導彈和艦炮完全可以滿足登陸火力支援。“依阿華”級的艦炮攻擊距離相對導彈而言,是非常有限的。
晨: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登陸火力支援艦屬於靠近一線的作戰單位,可靈活及時地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這一優勢航空兵部隊不具備。至於平臺選擇彈性相當大,既可以用退役的軍艦改裝,也可以用民用船隻改裝。最好裝備火箭炮這種大面積殺傷的武器,點狀目標可以交給其他艦艇的艦炮負責。最好這種火力支援艦具備一定的防空能力.因為它是提供支援的,而不是來要保護的。
西方海軍艦艇主炮許多在127毫米,近幾年還試驗將155炮搬到艦上,對此如何看?
晨:大口徑火炮必然需要更大的炮彈存儲空間,在目前不可能把戰艦造得太大(9000噸以上)的情況下,把主炮口徑定在100毫米還是較為明智的。不過增程制導炮彈的確是一個發展方向。
近防炮方面,三型艦都裝了兩部730,但168佈置在主桅兩側,有些是在後桅兩側,只有170佈置在艦首尾,可同時攔截一側的目標,兩種方式對比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