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發動機的售價遠遠不及整個壽命周期中飛行和維護所耗費的成本;航空產業中,主要的航空公司每年要把數十億美元用在購買燃料上。中國產品將面臨非常不同的考量,如果他們以低價出售,但無法證明自己產品的高可靠性和低使用成本,則可能難以被接受。
目前還不清楚,多少商飛的領導真正意識到獲得全球適航證和提高發動機效率的難度。中國公司必須證明它們有能力在設計、獲取證書、銷售、售後服務和其他售後支持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一個區別是中國的軍用發動機項目對該國生產戰機的能力具有積極影響,可使之自主生產五代機,只需達到美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技術水平(類似於F-22戰機上使用的普惠F119發動機)。如果期望再低些,實現能夠量產性能的穩定,水平達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水平的普惠F100或通用的F110,就能夠使中國大規模自主生產殲-10、殲-11和殲-15等戰機,這將是重大的戰略升級。
對於軍用飛機來說,這是非常關鍵的,需要細致的努力提高性能。其他因素可能進行補償,例如:發動機的維修和壽命限制可以通過購買更多的發動機來彌補。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這非常實用,但不適用於充滿競爭發達市場的民用發動機。
考慮到這些,如果國產發動機難以迅速達到CMF56或新型Leap-X發動機的性能和效率,中國國內航空公司的CEO們可能會支持使用外國生產的發動機。另一方面,北京一直希望商飛能夠成為世界級的支線客機和大型客機生產商。
研發和維修挑戰
軍用渦扇發動機的研發必須在沒有外國幫助的情況下獨立進行,特別是這對一個剛剛涉足該領域的國家而言(至少是在現今的商用領域)。相比之下,在民用發動機方面,低壓部件能夠從合資企業及外國工業商提供的子模塊中有所收獲。而在軍事領域,這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