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出席核安全峰會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 |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作者 史澤華)中美關係近期的疏密跌宕,讓世界驚訝,也發人深思:美國的對華政策究竟有無連貫性,美國人究竟靠不靠譜?其實,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快速增長以及中國在國際力量格局中位次的提升,一方面,中美的合作愈發廣泛,美國的對華政策也變得更加務實,表面看來美國對中國更加友好,對華定位也從非敵非友變成利益攸關者,將中美關係定性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然而另一方面,雙方的合作尚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冷戰結束以來中美關係的一些基本性質,由於無法確信中國的未來發展道路和舊有思維模式的作祟,兩面性的對華政策將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長期選擇。
一、美國對華政策兩面性的表現
2007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的國際主導能力和責任能力下降、中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中國的重要性和國際影響力攀升明顯……。在這些標誌實力結構重大變遷的要素的指引和推動下,中美兩國間的互動進一步頻繁,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也更加充分地暴露出來。
一種論調堅持把中國看作“戰略競爭對手”。在此支撐下的美國對華政策以防範和遏制為主要特征,包括炒作中國威脅論、堅持對台軍售、支持反華分裂勢力和中國的外部政治對手、阻撓和破壞中國的海外合作等。這一政策傾向是冷戰思維的繼續,其“優點”在於可以操縱和利用盟友的恐懼心理,以保持亞太地區“民主國家”的團結和維繫美國在本地區的支配地位。最近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把中國類比為19世紀的德國,認為中國的重商主義路線是美國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不過批評者認為,這種說法誇大了中國威脅,美國不應該太沒有自信,因為與生俱來的一些國內政治和地緣政治問題會限制中國國力的進一步激增,中國至多能成為多極化的亞洲中的一極,而不會變成一個向美國發起挑戰的單極霸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