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2月24日載文《“限購”調控過猶不及》,摘要如下:
北京樓市“按戶限購”,是迄今為止最強的調控政策。以殺傷力來評估,這幾乎可算是終極式的,足以刺穿最堅硬的房產泡沫。而軟肋恰恰也正是這一點,泡沫破滅並不符合遊戲參與者們的利益。於是,相比於限購能堅持到刺破泡沫的情形,限購的被迫退出恐怕是一個更大概率的事件。
且讓我們細說從頭。房價高企的根源在於短缺。短缺催生投機,投機進而加劇短缺,這是短缺與投機的內在邏輯。條件合適的時候,微小的短缺就會誘發巨大的投機狂潮。而伴生於短缺的投機市場,其規模可以遠遠大於原始的供求市場,這也就是俗稱的泡沫。短缺伴生投機,這是典型的市場失靈,放任這種失靈,等待市場自愈的力量起作用,常常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以看電影為例,100個位置100個觀眾,票價60;100個位置101個觀眾,票價幾何?這第101個觀眾的出價可能是70,也可能是80,如果還有第102個觀眾,他的出價就會進一步上升到100,甚至120。這就是微小的短缺可以導致價格巨大變動的含義。
不止如此。由於某些人觀察或預測到可能會有第101個觀眾,這些人就會多買若干張票,使得第99、98、甚至第80個觀眾就提前進入短缺的邊際。這些多買的票就是投機,多買票的投機者就叫做黃牛,他們追逐的就是因短缺而起的“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