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中國政府最大的挑戰是讓中國家庭從憂慮驅動的儲蓄者轉變為更積極的消費者。三中全會提出放鬆獨生子女政策來解決這種憂慮。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三中全會提出增加農民的權利,使土地權利制度更加合理並改進陳舊的戶口制度,當今的戶口制度使得近2億農民工幾乎不可能將自己的社會福利從老家轉到打工的地方。
世界其他國家應該歡迎這種從生產者模式轉向消費者社會的再平衡。不過,這對美國來說可能特別有挑戰性。過去20年,中國和美國處於一種越來越不自在的擁抱中。中國生產廉價商品和購買美國國債來支持美國的增長計劃,而美國的消費則通過對廉價進口商品永不滿足的需求來幫助中國。
中國將過渡到再平衡會改變這種相互依賴關係的交往規則。面對這種可能性,美國似乎沒有準備好。美國視中國為世界最大的生產國而長期依賴它,可能有一段時間難以面對這一現實:中國不再那麼投入地讓美國能夠過度消費,更重視在社會服務方面的投資,而非花錢購買美國國債和幫著降低美國的利率。
中國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對美國這樣增長乏力的經濟體來說是巨大的機遇。中國消費者即將出現可能是本世紀全球最大的增長源泉,有利於美國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不過,除非美國領導人具有遠見卓識,致力於通過儲蓄、創新和投資來恢復競爭力,否則這不會成為現實。不對稱再平衡——中國致力於改革而美國停滯不前——是失敗的秘訣。
35年前的三中全會給鄧小平一個機會,讓中國開啟了現代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經濟發展故事。美國需要自己的“三中全會轉折點”。(作者系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