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紀念二戰期間中美兩國軍民的珍貴友誼和友好合作歷史,為期四個多月的“國家記憶”圖片展於當地時間14日傍晚在位於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福特島軍事基地的太平洋航空博物館舉行盛大開幕儀式,來自中美兩國的政府官員、州議員、軍方人士、智庫專家、友好人士以及夏威夷當地華僑華人代表近百人出席。 |
中評社香港3月18日電/紀念二戰期間中美兩國軍民珍貴友誼和友好合作歷史的“國家記憶”圖片展已在夏威夷珍珠港開幕。在美中之間還存在深刻“信任赤字”的背景下,這條新聞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提醒著那段中美戰火情誼的歷史。
美國《僑報》3月17日載文《歷史記憶重塑美中關系未來》,文章說,有關二戰期間中緬印戰區中中美攜手禦敵這段歷史,中國人從來沒有忘記。有關這段歷史的研討會、紀念活動周期性地舉行,“飛虎隊”和陳納德的歷史被中國人耳熟能詳,而在影視作品中對滇緬抗戰的再現也都離不開對美國戰士們的描寫。
但這些紀念在大的輿論背景下總顯得很奇怪。在中國的官方語境及普羅大衆的認知中,政治、外交、地緣問題上的美國總是扮演著“遏制中國者”、“對中國圖謀不軌者”、“霸權國家”等角色,為中國民衆所反對。在電視媒體中充斥著以渲染美國軍事威脅為主要內容的軍事節目,當這些節目中偶爾出現回憶那段中美聯合抗戰歷史的內容,甚至會出現網友對其大感不解乃至表達不快的情形。
在美國的媒體和影視作品中,也不時出現負面的中國刻板印象。
不得不承認,從當年的戰時盟國到如今被兩國民衆互懷疑慮,美國在中國語境中的變化是翻天地覆的。而對於中國這個國家的轉型來說,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評價,尤其是對世界主要國家的評價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著大衆的觀念進化,進而也會以一種較為直接的方式決定著轉型道路是平滑還是充滿波折。從這個角度講,美國的角色對中國的發展意義重大,它同樣體現於觀念,遠不止於兩國政治、經濟、地緣上所直接打的交道。
當年,中美共同面臨著法西斯的威脅。而在戰後,美國主導的世界政經體系打敗了蘇聯領導的陣營,成為世界領導者。在這套體系中,變革後的中國充分融入,從而將體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與這套體系中的資源結合,取得了30多年的高速發展。美國這張面孔從二戰時的盟國變成了一個幫助諸多國家共同致富的體系的營建者,從中取得發展助益的毫無疑問包括中國。這中間存在著一種歷史傳承關系,而決定這種關系的重要事實則是,中國從未作為一個異類體系的核心成員直接與美國進行零和對抗,這與蘇聯的角色構成了鮮明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