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60年代CIA對中蘇關係的評估和預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9 10:25:10  


 
  對於1969年中蘇邊界衝突發生後中蘇關係的走向,中情局1969年8月12日的報告在對局勢進行討論時提出:1969年烏蘇裡江事件發生後,已經緊張和敵對的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幾乎可以肯定,在兩到三年內,緊張局勢不會得到顯著的緩解。國家利益衝突、對國際共運領導權的爭奪,以及對各自意圖名副其實的忌憚,妨礙了緩和。邊界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雙方可能願意達成一些臨時性協議,但又都不會對各自的基本立場做出讓步。報告根據中蘇雙方語詞激烈的輿論宣傳聲勢,根據兩個國家現在都認為對方是自己最直接的敵人,每一方都指責另一方是帝國主義,要包圍並消滅自己的情況提出:在這種氛圍下面,另一方的任何行動都受到猜疑,任何軍事準備都顯示出威脅性。因此我們有理由詢問,在以後的二三年內中蘇戰爭是否會爆發。

  報告分別評判了中蘇雙方可能做出的反應。對於中國的反應,報告認為,“中國方面無故對蘇聯邊境發動進攻不大可能。這種判斷是基於中國的軍事力量處於劣勢的主要原因,他們對在東北邊界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缺乏基本的準備”。“中國方面沒有相應的兵力集結。中國人只在新疆、內蒙和滿洲裡的黑龍江-吉林邊境地區有9個師的地面部隊。儘管在他們背後中方在沈陽-北京-蘭州軍區有50多個師的兵力,但是他們在火力和裝備移動方面是無法與蘇聯的軍事力量相抗衡的 ”。“自從朝鮮戰爭以來,中國一直避免與兩個大國發生軍事對抗。此外也很難看到中國能從進攻中獲得什麼好處”。關於蘇聯威脅的輿論宣傳可能還有一種設計,即促進實現國內的團結局面,以利重建被文革削弱的權力機構。而一場現實的戰爭將危及任何已經取得的成果。“目前中國人可能有兩個目標:一是威懾住蘇聯的進攻,他們認為這種進攻隨著蘇聯軍事集結的加強變得更加有可能了;一是動員全民準備應付這種威脅。北京顯然選擇了通過在中蘇邊界地區法律地位比較確定的中國領土上實施小規模軍事對抗的策略來表示其堅定強硬的態度”。

  關於蘇聯的反應,報告認為,蘇方有理由在現在,或是不久的將來,考慮發動針對中國的進攻行動。因為蘇聯人看到了中國人可能部署一個攜帶核武器的導彈部隊的危險性,在蘇聯領導人看來,即便是少量的中國導彈也將改變戰略形勢。蘇聯人似乎希望通過使用他們的空中優勢,擊毀中國的核彈設施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展,同時阻止中國人使用其戰區力量在地面上進行報複性攻擊。報告並指出,蘇聯領導人可能還看到這種軍事行動所帶來的其他重要的利益,如擊敗中國的軍隊將向全世界顯示蘇軍的威力,並且有助於提高蘇聯領導人在國內的威望等等。報告估計說:蘇聯人可能甚至希望毛—林政權倒台,或者是,如果這個政權繼續維持著,那麼新疆、內蒙古和滿洲能從中國分離出去。事實上,在新疆和內蒙古地區保護少數民族反對中國壓制,有可能成為發動戰爭的理由。

  考量上述評判,其對中國反應的估計是比較合乎實際的,並且注意到了中國將邊界衝突升級的另一個重要意圖,這就是解決國內問題。畢竟邊界、領土問題最容易動員起民族情緒,以此達到團結一致共禦外侮的效果,穩定國內因派性鬥爭造成的動亂局面。而報告所說的中國選擇有利地點反擊蘇聯的評判也很準確,1969年3月中國把對蘇聯實施打擊的地點選擇在珍寶島,其實就是考慮到,一方面,該島在1964年的中蘇邊界談判中已被劃歸中國,估計蘇方不會為此島嶼做出過分強烈的反應;一方面,該島又是蘇軍自1947年以來控制了二十多年的島嶼,在這裡進行反擊比其他島嶼造成的影響要大。總之是,既要引起反響,造成某種緊張局勢,又要有一定的安全系數。所以地點的選擇,珍寶島最為有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