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乾隆皇帝統一新疆 施行“南疆之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7 09:47:38  


 
  伊犁地處西陲,其屯田最受乾隆重視。二十四年(1759年)冬天,命令辦事大臣阿桂從阿克蘇率兵五百名、回人三百戶赴伊犁開始試種。他指示阿桂,“伊犁向為準夷腹地,故穡事頗修。今歸我版圖,若不駐兵屯田,則相近之哈薩克、布魯特等乘機遊牧,又煩驅逐”,著重強調屯田駐兵是鞏固國防建設的大事。他還告誡阿桂,一定要抓好屯田,不可茍且塞責,存早想京師之念。阿桂率領五百士兵和三百回戶,在伊犁河南岸海努克地方安營紮寨,開始了歷史性的事業。

  儘管乾隆帝把新疆屯田視為造福于子孫後代之舉,但此舉並非是清政府全體成員的共識,朝野內外分歧較大。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進行廷試時,新科進士的條奏中有人就說“古之屯田為勞民”的不同看法,變相地指責伊犁屯田與西漢輪臺屯田同樣勞民傷財。乾隆抓住這個機會宣傳新疆屯田的深遠用意,他說,現在伊犁屯田,完全是依靠維吾爾人種地,維吾爾人本以種地為業,準噶爾部控制新疆時就是如此。伊犁地區原有大面積耕地,清政府統一新疆後,令維吾爾人照舊種地,“不過是還其所固有,而駐防大臣等循行勸墾,亦惟用其人以墾其地。曾有一內地百姓抑之負耒而往者乎”。可見根本不存在勞民的問題。乾隆針對遣犯種地一事解釋說,這些罪犯都是惡貫滿盈、本該處死之人,現在讓他們前往新疆種地,“以減死之人而予以謀生之路,伊等即不得謂之民,又安得謂之勞也”。他特別強調新疆屯田,不單單為守土軍隊解決糧食問題,“國家生齒繁庶,即自乾隆元年至今二十五年之間,滋生民數,歲不下億萬,而提封止有此數,餘利頗艱。且古北口外一帶,往代皆號岩疆,不敢尺寸逾越。我朝四十八部子弟臣仆,視同一家,沿邊內地民人前往種植,成家室而長子孫,其利甚溥。設從而禁之,是厲民矣。今烏魯木齊、辟展各處,知屯政方興,客民已源源前往貿易,茆檐土銼,各成聚落。將來阡陌日增,樹藝日廣,則甘肅等處無業貧民前赴營生耕作,汙萊辟而就食多,于國家牧民本圖,大有裨益”。他最後表示:“今辦理屯種,亦只因地制宜之舉。而無識者又疑勞民,朕實不解,且付之不必解,而天下後世自有公論耳。”《清高宗實錄》,卷612,19~22頁。今天人們來看待這件事,不能完全否定乾隆是從維護大清統治的目的出發,也不能說在大西北屯田不需要人力物力,但是新疆的確從此得到進一步的開發,有利於當地的社會進步,應肯定這是乾隆做出的歷史性功績。

  開發新疆:屯田的分佈

  皇帝和臣下發生爭論,而且皇帝又有理,結果必是他勝利無疑。乾隆如此看重屯田,其他人當然只得退避三舍,不再反對,所以在他的直接參與之下,北疆多年沉睡的大地人歡馬叫,呈現出一派生機,到處都掀起了開墾土地的熱潮,並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伊犁地區

  伊犁位於北疆最西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當清軍還在進行平定回部的戰鬥時,乾隆已開始籌劃伊犁屯田了。乾隆的指示很具體:“從前伊犁地畝,皆回人耕種,今俟回部平定,即將回人酌量遷移,與綠旗兵參雜。額敏和卓係回部望族,應同將軍大臣等管束屯田兵丁,俟耕作嫻習,主客相安,再回吐魯番,方為有益。”《清高宗實錄》,卷560,25~26頁。乾隆想得很細緻,伊犁距內地極遠,與南疆卻甚近,調發維吾爾族種地需費用極少。額敏和卓忠於清政府,由他來管理維吾爾人可減少民族矛盾,加上綠旗兵一起耕作,增加了穩定性。因為乾隆的重視,伊犁屯田成效最大,有兵屯、回屯、犯屯、民屯四種形式。

  回屯(即維吾爾人之屯)。二十四年(1759年)冬,辦事大臣阿桂從阿克蘇帶領三百戶維吾爾族農民來到伊犁,他們是最早的屯田生產者。三百戶人在土地肥沃的海努克地方播種,當年就獲得大豐收。阿桂報告說,以播種量計算,上地獲二十倍,中地獲十倍,保守估計可獲糧食二萬四千石,除種地者自用外,還可供上千人來年麥熟前食用。有了糧食,阿桂提出擴大回屯規模,要求增派七百戶,達到一千戶。阿桂說,葉爾羌、喀什噶爾、阿克蘇、烏什等城,有原先就在伊犁種地、後隨霍集佔逃回去的兩三千人,“今聞開設屯田,願來效力者甚多”《清高宗實錄》,卷634,13頁。。但是上述各城伯克以錢糧缺額為藉口,阻礙他們來伊犁種地。阿桂建議取消各城戶口錢糧定額,以爭取伯克們的支援。乾隆批示“伊犁再增回人千余,生齒更覺繁盛,亦于伊犁生計有益”,贊成此舉。二十六年秋,伊犁回屯再次大豐收,收穫小麥為播種量二十倍以上,青稞高達四十倍以上,平均每人收谷四十石,半數充做軍糧。阿桂決定:“嗣後人給籽種一石五斗,以交糧十六石為率。”《清高宗實錄》,卷650,20頁。從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清政府陸續從烏什、哈密、葉爾羌、和闐、吐魯番等處調入伊犁地區六千戶維吾爾農民,分佈伊犁河南岸海努克與北岸固勒扎周圍,編成九屯。每戶交糧十六石,每年共交糧九萬六千石,乾隆末年,伊犁將軍保寧因當地維吾爾人生齒日繁,增墾土地,加徵糧食四千石,總數達十萬石。二十五年,清政府任命額敏和卓的兒子茂薩為伊犁阿奇木伯克,管理種地農民。三十一年,又任命茂薩弟鄂羅木管理。後來,定阿奇木伯克為專職,階三品,總理回屯,下設十五人為屬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