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康:對自己收藏的作品及藝術家有信心
已有五、六年收藏油畫經驗,並擁有多家企業的藏家張鴻康,除了國內的春秋大拍外,還頻繁出國參加各種拍賣會,每年投入其中的旅費高達幾十萬元,張鴻康告訴記者“過去我的收藏換手頻繁,但這兩年很少換手,因為對自己收藏的作品及藝術家有信心。”對於目前被稱為炒作風氣日盛的當代藝術市場,藏家張鴻康則認為,“現在的確有一些當代藝術家在炒作自己。但如果認為,所有當代藝術的作品都是炒作起來的,那是公開破壞和否認中國當代藝術史。”張鴻康說,從80年代以來,中國涌現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家,2006年以前的一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被低估,例如張曉剛那時價格基本是十幾萬到幾十萬。“我判別藝術家主要從三方面:藝術造詣、藝術家人品、藝術史地位。周春芽早期藝術市場不活躍的時候,依靠藝術維持生活,很勤奮,畫了不少畫,現在畫的數量减少了,但每一件都精益求精。而且他在藝術上很有追求,從不請人幫自己畫畫。劉煒也從來不關心市場,市場里沒有一張畫是他跟朋友打招呼買的。再如這次中國嘉德有張劉煒的作品,有些人想把它炒到500多萬,然後再用這個價格來向劉煒開條件,結果劉煒沒有絲毫配合,並告知朋友不要購買,使得該幅作品流拍。另外,作品價格並不高的趙能智很早就出名了,可他熱愛藝術,不懈追求,盡管畫面不太受人歡迎,但有自己的藝術觀點,也很有藝術修養。”
不過,張鴻康也認為,目前當代藝術也存在很多弊病,例如一些有成就的藝術家,找助手制造自己的作品,作品水准明顯不如以前;一些藝術家完全依附市場方向來創作;還有的藝術家原先走的是學術道路,看到市場不好轉作當代,等當代市場開始出現調整,學術回暖後,又毫無立場地轉了回來。張鴻康說“對於這些不是為了藝術的作品,藏家就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張銳:收藏群體整體顯得淺薄
在當代藝術市場還沒有形成的時期,著名藏家張銳以很便宜的價格收藏了很多“四大天王”的作品,但他向記者透露說,當這些藝術家作品漲到10萬美金的時候,就不再購買了。
“目前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有些已經偏離,市場處於比較嚴峻的狀態。這種狀態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藝術家的創作需要冷靜反思,同時收藏家也到了一個反思的階段。”張銳說,現階段收藏群體整體依然顯得淺薄,從一定方面促成了當代藝術市場的混亂局面,“既然有人願意花大價錢,就有人給你設陷阱”。
現在令張銳感興趣的藝術品很多來自裝置、影像和多媒體。“藝術品是藝術家很個人化情緒的宣泄,我喜歡那些能打動我,同時有心靈溝通的作品。”
高捷:目前優秀藝術家作品的價值是真實的
從事化工産品制造的企業家又兼藏家的高捷從事收藏十餘年,個人收藏涉及油畫、瓷雜、古家具等多個領域,對於當代藝術收藏,他判斷收藏的標准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在美術史上是否站得住腳;二是商業價值。
“藝術品的價值是一種共識,作品通過各種方式的推廣,當大家都認可時,它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並不都是惡意炒作起來的。”高捷認為,目前優秀藝術家作品的價值是真實的,因為市場會對價格虛高,質量不佳的作品作出自然選擇的。“今年春拍,不少一綫藝術家作品比較穩定,例如曾梵志一幅彩色鉛筆畫估價5-7萬元,最後拍到75萬,競投非常熱烈。另外,保利賑灾義拍也拍得非常好,在高捷看來,保利的此次義拍最能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態,“因為最後的成交額是要捐贈出去,不太可能有虛假成交,這場拍賣也體現了市場對當代藝術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