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揭秘“大蒜漲價”背後:誰主導價格漲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5 09:41:36  


 
  逆市而行的冷庫

  從南店子市場往南走,在去往桃園村的路上,兩旁排列著幾十家冷庫。這片地方本來也是一片農田或農宅,當建設冷庫的利潤比種大蒜的利潤高出許多倍後,這些有眼光的投資者就開始“種冷庫”,雖然國家三令五申嚴禁改變農地的用途。

  過去金鄉的蒜農們拉著大板車,把大蒜賣給全縣唯一的買主——外貿局,還總是擔心蒜孬沒人要。有了冷庫以後,大蒜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經紀人則可以把大蒜變為一個四季常青的交易。

  相比於種植大蒜的區區數千元的投資來說,冷庫的投資大得多。一個冷庫至少有一個儲存洞,儲量一般為700噸,投資需要幾十萬,運行的頭幾個月每個月的電費就要上萬元。一旦操作不慎,冷庫溫度不適,引起黴變,冷庫老板就可能血本無歸。

  桃園村附近的冷庫老板不少就是本村人,有的比周蓋勛年紀小,碰到他就喊他老哥,但周蓋勛玩不起冷庫,他沒有這個資本。

  如種大蒜一樣,行情有好有壞,冷庫的好日子只屬於發展的初期,現在已經一去不複返了。1994年,金鄉縣的冷庫不到10家,現在已經有700多家。冷庫市場的飽和形成了逆大蒜周期的行情——蒜價好的時候,庫存少,冷庫老板不賺錢。

  周繼鋒的冷庫位於桃園村南邊,在一片蒜田包圍之中。冬日的陽光照射下,“繼峰冷庫”4個金黃色的大字閃閃發光。這位55歲的冷庫老板和老婆搭了個灶台做飯——白菜豆腐雜燴、小米羹、白饃,菜裡面沒有肉。周繼鋒最初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冷庫老板,在布滿灰塵和堆滿雜物的經理辦公室裡,他以“看門人”的身份和記者談起大蒜。

  他滿臉愁苦,腦子裡卻有一本非常明白的賬。這家冷庫是他和親戚朋友們2006年一起投資136萬建造的。在做出這個決定前,他還是一名小學教師,兒子在當地一家銀行工作,發現建冷庫賺錢後,發動親戚朋友集資,再通過銀行貸款凑齊了這筆“巨款”。

  2002年至2006年是金鄉大蒜的黃金時期,種植面積持續擴大,冷庫也不斷增加,只要有蒜就能售出,種蒜人和冷庫老板從沒有遇到大的風險。2006年蒜價創歷史之最,金鄉市場報價達到4.28元/斤,至今也未能超過。

  2007年,金鄉大蒜市場出現轉折性的一幕,這一幕似乎是人為操控,也似乎是大轉折到來的前兆。某蒜商從外地每天拉來上百噸的大蒜放在南店子市場低價出售,“四五台大卡車,每天拉來,持續了一個多禮拜。”市場的信心隨之動搖,價格開始暴跌。至今,當地許多人對這件事記憶深刻,他們認為是有人通過做低現貨市場的價格,在電子交易市場上獲利。

  此後,金鄉大蒜此後進入了為期兩年的漫長調整期,蒜價最低的時候達到8分錢/斤,農民虧損,經紀人跳樓。兩年虧損後,種植面積大幅減少,今年大蒜價格扶搖直上,一路看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