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15時,大量准備乘車的旅客滯留京滬高鐵蚌埠南站。因高鐵蚌埠南站與蚌埠火車站相距較遠,且交通不便,部分想換乘的旅客進退兩難。 |
京滬高鐵再遭“斷電門”!7月12日11時,京滬高鐵宿州附近因供電設備故障,造成上行、下行雙向全線停駛,虹橋站50趟進出列車晚點,最長晚點3小時45分鐘,大部分晚點時間在2小時左右。昨日有乘客親眼目睹了宿州段接觸網“火花四濺”電纜斷落的情景,同時也在沒有空調、沒有照明的悶罐車中呆了2個小時。
7月10日山東段京滬高鐵也因“天氣原因”發生接觸網故障,造成京滬高鐵19趟列車晚點。京滬高鐵開通僅10多天,在短短3天內就發生兩次接觸網故障,讓人不禁擔心,接觸網怎麼就成了先進的京滬高鐵“傷不起”的“辮子”?
建言1 高鐵服務可否以乘客為本?
京滬高鐵3日內2次大面積故障,令乘客對京滬高鐵的期待降到低點。記者昨日再次體驗了G144次(上海虹橋—南京南)和G1次(南京南—上海虹橋)兩趟京滬高鐵列車,發現在遇到突發事故時,高鐵在服務上暴露出四大類問題,被乘客戲言“綠皮車時代的高鐵服務”。
問題一:服務不主動,遇事能躲則躲
●高鐵車站:機靈的乘客才能上車
昨日13時,記者抵達上海虹橋站時發現,車站二層出發層已是一片混亂景象。在A3進站口,閘機上方的屏幕上顯示原定13點20分發車、往北京南方向的G142次列車“晚點”。
“要不您趕快去改簽吧?”、“要不您直接拿著G142的車票上G144吧,但沒有座位。”面對乘客的不斷逼問,站台工作人員在10分鐘後終於給出這樣的回答。
“站台沒有廣播通知,閘機口的工作人員也沒主動告訴我們。”G142次列車乘客馮先生告訴記者,“虧得我機靈,我進站時G144已停止檢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