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王勇平們不得不直面的制度困境與角色空格,也是公眾開始同情起離任的王勇平的重要原由:在當前還不算完善的新聞發言人制度下,作為一種職務而不是一種制度設計存在,王勇平們只能代表自己所處部門的利益,他們的功能有限,也絕非什麼都可以回答,有時還“必須”言不由衷,新聞發言人難以體現出其“新聞性”。較之對信息公開需求越來越強烈的公眾,王勇平們需要承擔憤怒。
王旭明在當初離職教育部新聞發言人時曾經說:“20年後回頭來看,大家也許就會理解我現在的處境”。也許我們同樣無法理解王勇平現在的被指責與被離職。所以,任何悲情或者其他的詮釋或許都顯得太膚淺。在我看來,王勇平離職的背影更是一個制度與角色的空格,它等待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完善、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去填滿。(時間:8月18日 來源: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