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寒方舟子論戰該留下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31 15:43:58  


 
  1月25日下午3點多,韓寒用“亭林鎮獨唱團”賬號出現在微博上,對“代筆說”表示否認,並於25日凌晨再次在其博客上公布了當年《三重門》所有手稿。據韓寒在其博客上介紹,《三重門》定稿整整400多頁,加上初稿和修改稿一共超過800頁,接近40萬字。他說:“17歲的我為了這本書,花費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廢了學業,白天到深夜、課內到課外不停地寫。我至今所有的榮譽都是因為這本書而開始。雖然這本書在現在看來多有幼稚和賣弄。”27日下午,“亭林鎮獨唱團”轉發了韓爸韓仁均的一篇文章《說說我自己》,韓爸試圖描述“真實平凡的我”,擺脫之前被扣上的能人形象。韓寒則發了一篇博文,說聽到父親特地寫了這個文章想讓事情弄清楚,覺得“特別的凄涼”。

質疑韓寒應持什麼尺度

  記者查閱方舟子博客,發現從18日到30日,方舟子發表了十幾篇文章,從各個方面對韓寒進行了質疑。包括質疑代筆:“韓寒自稱熟讀錢鐘書,卻不知道《書店》一文關於幽默的說法其實是抄自錢鐘書的《笑》。”質疑寫作能力:“我們可以看出規律:在沒有外人監督、有可能代筆或作弊的情況下(例如投稿),韓寒的作品就能表現出高於一般人的文學水平,會被認為出自成年人之手;而在課堂上,在和別人一起參加考試時,他的寫作才能神秘地消失了,作文甚至拖了他的分數。”質疑說謊:“你前後供述對不上、和你父親供述對不上的,都是涉及你的人生重大事件的問題(新概念作文大賽、《三重門》的寫作、語文成績的好壞等等),豈是‘無關大局的小問題’?”質疑文史水平:“既然《三重門》的書名取自‘王天下有三重焉’,那麼‘重’就應該讀作zhong,《三重門》應該讀做‘三眾門’。然而,韓寒在接受採訪時,卻把《三重門》讀做‘三蟲門’。”

  很顯然,根據方舟子這些文章的論述,只能說是懷疑,或者說“質疑”,但無法得出確鑿的結論,表明韓寒確實是“人造神話”。對此,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何平說,方舟子的質疑如果針對的“人造神話”是“文學上”,那麼現在討論的只是“誰寫”這個事實真偽層面的,而非“寫得如何”這個審美層面。但同樣的真偽之爭,方舟子在質疑唐駿文憑的時候,可以用一條嚴密的證據鏈條來加以論證,事實本身當然“非黑即白”。但這種方式用在韓寒作品“誰寫”這個問題上,可能就會產生判斷的偏差。因為,“文學的寫作,既可以是經驗中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加之傳媒在塑造韓寒過程中的‘有意的片面’,我們不能要求作家的藝術性創作和事實一一對應。”而且,對寫作者來說,“很多細節的回顧與把握,乃至於很多描述性、評論性的文字,很難進行精確細微的‘考證’。”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何平對方舟子質疑韓寒的推理方式是否精准有效持保留意見。

  “不過,這並不代表韓寒不能質疑。”何平強調,“方舟子對韓寒的跨界質疑是不應該被網絡口水淹沒的。韓寒可以討論,關鍵是用怎樣的標準和尺度來討論。”何平進一步說,評價韓寒,最起碼還有兩把尺度。一個是“文學的尺度”,韓寒首先是一個青年作家,但無論是文學界,還是社會各界,有多少人廣泛深入閱讀、研究過韓寒的作品,並對其文學能力作出令人信服的判斷?“事實上,很多人都是從想象乃至道聽途說來談論作為作家的韓寒的,這樣怎麼能夠正確評價‘文學’的韓寒?”另一個尺度是“公共知識分子的尺度”。很多人把韓寒當作公共知識分子,韓寒作為一個80後,長期以來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這些都值得肯定。然而如何正確理解“公共知識分子”身份,是什麼樣的社會文化氛圍造就了韓寒的“公共知識分子”現象,這些都值得深刻探討。“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方舟子在跨界之餘,其實也體現了文學界、知識界在某些問題上的缺席與失語。韓寒不是單一的個體,這場論戰,如果能夠納入正確軌道,從教育、文學、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深入反思我們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各方面的問題,那就能夠收獲正面的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