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次央視曝光的13種問題膠囊中,有8種每千克含鉻量超過10m g,其中最高的達到181.54m g,超標90倍還多。對此,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強制性標準的國家藥典,原本應該起到把關的作用,但顯然這一關並未把好。
麗珠制藥集團的一名負責人亦表示,國家對於藥品的生產有嚴格規定,藥企只要真正落實好這些規定,有毒膠囊絕不會被制成藥品流入市場。中山某制藥廠的技術人員也表示,每個藥廠採購空心膠囊等制藥原料都應該經過檢驗,即使原料來自有資質的原料廠也要檢驗。“進廠、出廠都有相關檢驗程序。如果原料有問題,肯定可以發現。”
此外,惠州等地一些藥企還向南都記者介紹,目前藥廠採購空心膠囊除了查看生產企業資質外,還要在採購合同中指定該企業使用何種品牌的明膠。不僅如此,“制藥之前我們也還要進行再次檢測,確保安全”。
二[企業自檢]自檢重金屬檢測成本高 原料把關難嚴格
採訪中,對於修正集團這樣的大廠也被查出使用問題空心膠囊,藥企技術人員普遍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對原料進廠把關不嚴。
據麗珠制藥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膠囊、包裝盒等在內凡與藥品有關的原材料,在進入藥企後都必須按批次進行嚴格而繁瑣的檢查,其中就包括對重金屬含量的檢測。目前,監測食品、藥品重金屬含量主要是靠量子吸收光譜的方法。
然而,由於檢測重金屬的量子吸收光譜價格很昂貴,少則數十萬元,質量好的動輒上百萬元,部分藥企並沒落實好這一要求,沒有配置相應檢測設備,從而為有毒膠囊流入從技術上提供了方便之門。
“這些藥企因為自身沒有條件,只能將重金屬的檢測委托給其它機構進行,導致檢測結果和生產脫節,當檢測結果出來發現重金屬超標時,使用這些有毒原材料製作的藥往往已經生產好了。”麗珠制藥集團的這名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