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落空後,我們一度分析有可能是自己計算的三地變化率和國家發改委計算的有出入,因為國家發改委至今並沒有公布三地變化率的具體計算方法,”陳晴說,後來有人猜測此次下調推遲是“成品油定價機制完善改革”即將推出的先兆,但這顯然不成立。因為定價改革的方向,是“縮短調價周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透明度”,就是要改變國內成品油調價“滯後”的問題。
江蘇錦泰期貨公司能源化工研究員陸輝認為,只要符合條件,成品油價“到點即調”,其實是市場人士從國家發改委近年調價動作的變化中“總結”出來的,而成品油定價機制並沒有明確這一點。在時間上偶爾出現小“錯位”,不需要過度解讀。“不過,換個角度看,原來無論是調價時間還是幅度,市場人士只能靠猜,猜對了才是反常的;現在,大家覺得猜不對有點反常,恰恰說明定價的透明度有了明顯提高。”
調價周期有望更短
和消費者津津樂道於油價下調相比,市場人士更為關注這次調價對於成品油定價改革的提示意義。
翻查歷史資料不難發現,自2005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共調整33次,其中今年前11個月就占了8次,今年的頻率已超過了2009年的7次,達到歷史最高紀錄。
“成品油調價頻率加快,並不是因為今年國際原油價格震蕩加劇,相反,今年原油波動幅度相對還較小,如大家熟知的紐約市場原油價格高、低相差也就30美元,”陸輝說,主要原因是國內加快了成品油市場化定價改革的步伐。在價格形成過程中,政府的、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人為干預的“影子”在收縮,而體現真正供求因素的市場聲音在放大。目前,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8%,讓成品油價更靈敏地與國際市場同步變化,這是大勢所趨。
不僅頻率加快,在調價幅度上,成品油價格也更趨向“市場化”。記者以江蘇93#汽油價格作了一番對比,去年10月9日年內最後一次調整後為7.21元/升,而今年經過四漲四跌之後,最新價為7.41元,略高於一年前的水平,這和同期國際三地原油價格的變化幅度基本一致。
“今年是2009年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以來在調價及時性上表現最好的一年,”華泰證券分析師張晨華表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CPI大部分時間處於可控範圍內,成品油調價尤其是上調價格對於通脹影響有限,因此延後調價較少,這為接下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完善改革做好了鋪墊。
未來成品油定價還將怎麼改?日前,有媒體透露新方案將進一步縮短成品油調價周期,由現行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天,同時,將調整現行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布倫特、杜拜、辛塔三種原油現貨價格,以更具市場影響力的美國WTI原油替換辛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