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證明了舊有定價機制有著非改不可的缺陷”
此外,中國進口原油並非來自北美,而是中東、非洲和歐洲,參考的是布倫特原油價格。目前布倫特沒有WTI跌得那麼多,而不少媒體和研究機構主要報道的是WTI原油期貨的漲跌情況,這也十分容易引起公眾誤解。
如果目標是追求市場化和透明化,“取消‘+-4%’的調價界限,調價周期硬性規定為10個工作日,調整幅度則根據相應的計算方法進行測算”的第三種方案豈不是更貼近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如果新定價機制取消調價界限、縮短調價周期、更換定價基準具體的話,那麼國內油價調整將更加及時、更加頻繁、調整幅度更大,也更能真正反映國際市場走勢,但不能期待它一下子就能解決成品油市場的寡頭壟斷體制問題。這個應該從市場體制建設和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等方面做起。”劉滿平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除了調價周期和調價界限,新定價機制也可能將三地參考原油現貨價格中的辛塔替換為阿曼。替換的原因得從中國進口原油的結構說起。
目前全球有北美、歐洲、中東、亞太市場和加勒比等5大石油現貨市場,其中,布倫特、WTI原油期貨價格分別對歐洲和北美特別是美國石油市場的供需狀況作出反應。由於我國原油主要從中東、非洲、歐洲進口,並沒有來自北美,所以現行定價機制參照的是布倫特、杜拜、辛塔三地原油油種,根據三地原油價格移動加權均價進行調整,紐約WTI的價格被排除在參考價之外。由於阿曼原油現貨和杜拜一樣,都是中東各國石油出口的定價參考,也是我國的原油重要進口來源國之一,所以新機制也有可能在這個方面有所考慮。辛塔位於馬來西亞,近年來我國進口辛塔原油的數量在逐步減少。“將辛塔替換為阿曼,只能說加重了中東原油價格對我國成品油價格影響份量,反映了我國進口原油的供需情況,但如果要反映整個國際市場石油供需情況,沒有WTI的價格作為基礎,恐怕難以實現。”劉滿平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擇機”多次,何時為最佳時機
近年來,無論是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還是各行各業的各路專家都大力呼籲要“擇機”推出新定價機制。多次“擇機”,卻遲遲未見行動,這個時機就這麼難選擇?“我認為‘擇機’就是一個選擇方案實施的條件和時機。由於一個相對完善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要符合市場經濟要求;二是在堅持市場化的前提下,既要反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又要考慮國內市場供求、生產成本和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三是能夠妥善處理好各方面利益調整和關係。”劉滿平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