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昨日清晨五時二十八分,一列火車如常自九龍尖東站開出,但車廂和站台上的“九鐵”標誌已經不再;隨著兩鐵合併正式生效,服務香港近一百年的九廣鐵路,由昨日起“實存名亡”,運行依舊,名字消失。不少市民乘客在目睹進步、變化之餘不免又有幾分依依傷別之感。
興建於一九一一年的九廣鐵路,是本港最早的“集體運輸”,而且一直見證著香港與內地關係的密不可分,是中國的一部分。早在興建之初,“九廣”列車便是粵港直通,當時兩地居民只要一票在手,便可隨時往還、暢通無阻,廣州買燒鵝,回港晚飯加餸。
社評指出,中、老年一代的市民,對那“轟隆轟隆”的蒸汽機和柴油機火車頭可說記憶猶新。不少小孩子,假日隨父母到新界遊玩,乘火車“過山洞”漆黑一片是難忘的經歷。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出席兩鐵合併儀式致詞時便提到小時候坐火車到新界旅行的雀躍心情,形容這是他們那一代市民的“集體回憶”。
回憶固然可貴,發展也是必然。合併前,九鐵和地鐵同樣為市民提供鐵路網絡服務,但“一人一家、兩個招牌”,不少路線、車站重複,乘客如果由九鐵轉乘地鐵,在同一個站台要先出閘、再入閘,不僅車費貴了,也費時失事。未來鐵路網絡將成為全港最主要的集體運輸工具,此種“分而治之”的局面應該作出改變;“九廣鐵路”儘管曾經滿載乘客、也滿載市民的集體回憶,也還是要服從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名字自此從歷史舞台上消失。
“港鐵”既身膺重任,營運必須要勝於合併前,服務更不能令市民失望。合併儘管出現過“兵變”等風風雨雨,但過程基本上是順利的,這裡面,來自市民的支持很重要。而市民為什麼要支持兩鐵合併?目的無非就是希望能獲得更佳的服務,包括降低票價和增開更多的乘車路線。
社評說,從合併首日運作看來,銜接問題不大,但小瑕疵難免,如某種舊款八達通咭出閘時會被多扣錢。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在各站台內貼出告示,展示合併後的新票價和各種轉乘優惠,讓乘客能清晰知道該付的車資。鐵路乘客多是來去匆匆,過去“八達通”曾經多扣錢,多扣了將近一年時間,乘客自己也懵然不知。
而從長遠來說,未來“港鐵”最重要的工作是全面規劃本港的鐵路網絡系統和促進跨境交通建設,在推動本港經濟發展和與內地聯合方面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已經提上日程或尚待拍板的地鐵港島西線、港島南線以及沙中線,還有廣深港高速鐵路都要全速進行。
此外,本港在鐵路網絡集體運輸方面的營運經驗是相當成功的,地鐵和九鐵都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同類服務的前列;眼前內地不少大城市正亟於要興建地鐵,越南等一些東南亞國家也面臨著同樣需要,“港鐵”有條件可以輸出經驗,向外拓展。“九鐵”再會,“港鐵”已經在晴朗的一天再出發,應更好服務社會、惠及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