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我認爲順應時代的潮流和態勢,來指明日中關系的方向,開創未來這一姿態是非常重要的,我堅信,只要日中兩國作爲對國際社會負有責任的大國,著眼世界大局,不辜負世界之期望。甚至以互利合作作爲互利共信的話,就可以逾越各自立場的不同,共築起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從而成爲富有創造性的夥伴。
與中國日中共同進行的創造性的事業,雙方建立起爲全世界所以來的關系,當我們想到這些,心中不就會充滿希望嗎?我衷心希望日中兩國不應該相互挑剔相互的差异,而應該成爲面向共同目標,爲世界而携手合作的一對真正的朋友。
我一邊對大家講這些,一邊再一次深切感受到政治家所承擔的任務之重大,以及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的無限前途。今後,日中兩國關系支柱,或許不會總是那麽平坦。但是我認爲越是在那樣的時候,以免被那些雙方時而生氣的情緒和狹隘的想法,我們政治家更是不能隨波逐流,而是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和大意中關系中一步又一步地扎實地向前推進。給大家留下了通向未來綜合世界嶄新未來的大陸。這也是我作爲政治家的使命。把日中兩國聯系在一起的不單是利益和利害關系,日中兩國是具有悠久交流曆史的鄰邦,不僅有相同的文化及傳統,而且也有在交流過程當中形成相互依靠的基礎。比如說在日本外籍家演變成今日的明治維新一詞,就可以追隨到中國的古典那里,另外,今年文化交流年所開展的一系列交流活動。使雙方産生了强烈的共鳴。這不僅是因爲兩國有著共同基礎的關系,追求人權、法制、民主主義,普遍機制固然很重要,但另一方面也證明,正是深深扎根于中日兩國的脊柱和價值觀同樣重要。我懷著這樣的心情以及期望兩國國民更加珍視日中兩國關系的願望,這次我還將訪問曲阜。中國的偉大作家,曾經也在北京大學治理院校的魯迅先生,當年留學日本,與藤野先生等衆多日本人相識,我想這些人的相識,對中國以後的變化無疑産生著巨大的影響。
一想到這些相識,這恰如日中高中生交流,給學生年輕人帶來數不勝數的收獲,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當中這樣寫到,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不再說下去了。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前進,共同開拓,共同締造美好的未來吧。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