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地政府正屬意先共同撥出資本,然後透過借貸去興建大橋,令工程可盡早開展。 |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多年來一直構思用“興建、營運、轉移”(BOT)私人融資方式興建的港珠澳大橋 ,出現了戲劇性變化。北京《財經雙周刊》網站昨晚報道,為加快項目進度,大橋可能改由三地政府以“出資本金,收費還貸”的方式建設,目前方案正等候國務院批准,預料最快可在8月拍板。有官員昨日指出,三地政府確正朝著由政府出資的方向商議。
明報報道,《財經》昨日引述接近此事的高層人士透露,“目前三地政府已經(就融資方案)達成共識,但最後要國務院批准才算數……改由政府出資建設後,廣東省的出資比例將在40%以上。”但報道未見透露香港政府要負擔的比例。
《京財經網》﹕候國務院批准
港珠澳大橋將連接珠海拱北、澳門明珠和本港大嶼山西北,全長共29.6公里,橫跨三地境內。港珠澳大橋項目原定採用企業投資、政府補貼方式建設。今年2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下稱小組)第八次會議上,三方政府曾就融資實施方案達成共識。小組召集人、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曾表示,三方同意各自建造境內口岸和連接線,大橋主體部分將引入私人投資,並由三地政府給予補貼。
《財經》報道,之前確定的三地政府補貼比例按效益費用比相等的原則計算,以確保三地所付出的費用與獲益相當。經計算,香港、廣東省和澳門分別以57.8%、32.6%和9.6%的比例攤分補貼費用,實際補貼金額則視招標結果而定。
主體橋造價310億港佔57.8%
據了解,為加快項目進度,以及避免在招標前先解決日後三地汽車可否進入對方境域的複雜問題,三地政府屬意先共同撥出資本,然後透過借貸去興建大橋,令工程可盡早開展。
《財經》續稱,按2007年初價格計算,大橋主體部分的建造成本約為310億元人民幣(不包括融資成本)。由於材料價格上漲,該數額將大幅增長。“經初步測算,材料單價增長10%,大橋總投資將增加4%……企業可以通過和供應商簽長期協議,控制部分價格上漲。完全由政府操作的話,面臨的風險會有所增大。”
報道指出,改由政府出資能夠較快確定投資主體,但是否能加快項目報批和建設的進度,還很難確定。“涉及港、珠、澳三地,組織管理遇到的問題非常複雜。單就管理方式而言,是三方共管,還是委托其中一方管理,可能都需要較長時間來討論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