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香港商報今日刊發社評說,令人望穿秋水的港珠澳大橋建設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昨日,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十一次會議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披露,中央已經原則同意興建大橋,預計將不遲於 2010年動工興建。粵港澳三方就大橋融資方案,也終於達成共識,解除了前路上的最大“攔路虎”,這無疑是粵港澳合作、珠三角區域發展的一大突破
社評指,港珠澳大橋經過多年的反覆研究和討論,遲遲未能落實,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過去,曾有私人企業提出融資方案,可惜都終未成事。這次取得重大突破,中央的支持是關鍵。根據新的融資方案,三方在各自承擔其境內口岸及連接線建設的基礎上,同意共同承擔大橋主體建設。在主橋幹上,中央和廣東出資70億元,香港出資67.5億元,澳門出資19.8億元,合共157.3億元,佔全面橋幹的費用42%,其餘58%由貸款集資解決。中央政府原則同意興建大橋,並決定給予資金支持,才令興建大橋美夢成真,這也再次體現了中央對粵港澳合作的重視和支持,對三地都是巨大的鼓舞。如此大禮和良機,三方須好好珍惜和把握。
需要指出的是,大橋拍板上馬,還只是一個開始,後續的工作和挑戰還有很多。粵港澳三地即將要面對的,就是如何快速高質量地興建起大橋,今後如何合作,軟硬配套,科學高效地管理和營運好大橋,讓大橋真正能夠發揮最大的功效。
社評謂,以現時的技術,興建跨海大橋相信問題不大,但如何在粵港澳三地合作之下建一條最理想的橋,卻是大有學問。比如,大橋的主體建設,三地共擔,在合作和細節上就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三地各自承擔境內的口岸及連接線的建設,就牽涉銜接、配合、協調和對口管理的合作等問題,需要倍加小心,才能天衣無縫。
大橋是硬件,大橋落成後的管理和營運則是必不可少的軟件。由於涉及三地,很多問題都要周全考量。雖然目前已就融資方案達成共識,但到底將來採取哪種建設和管理方式,卻尚未見真章,而這一點也可能引起諸多爭議。例如:如何提高人流、物流?一橋如何執行三地的出入境條例?應聘請管理公司管理,還是由政府直接管理?收費應如何釐訂,方能同時令三地的旅客和業界接受?這一切都有待三地政府繼續攜手合作,深入研究探討,盡快形成一個最佳的方案。
社評最後說,港珠澳大橋討論和研究多年,終於在中央的支持和粵港澳三地的努力下,解決了融資問題,得以落實興建,這對提升三地的長遠競爭力,意義重大。一橋接三地,三地融一體。大橋是百年大業,粵港澳三方應有歷史使命感,加緊工作,早成美事,且要確保大橋對三地經濟民生發揮最大效用,避免其成為“大白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