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來,德國的部分媒體患上了反華狂躁症,幾乎到了失去理智的狀態,甚至把駐華記者或者從事中國新聞報道的記者當作了防範和打壓的對象。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一位德國主流媒體的駐華記者透露,他向總部報的選題常常被武斷“槍斃”。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寫一兩篇“正面一些的中國報導”,總部還可接受。但若連續“給中國說好話”,總部會直言不諱地罵他是“瘋子”。有一次,甚至警告他不要受華人妻子“影響”。無獨有偶,現任《明鏡》週刊、《法蘭克福彙報》等媒體的駐華記者也被告知,“批判性報導”才是媒體生存的基礎,才會受到民眾的喜歡。所以,這些媒體稍微正面的中國新聞,也會加上雙引號,像最近中國擊斃預謀破壞北京奧運會的恐怖分子,《明鏡》週刊標題是:北京擊斃“恐怖分子”,以引號表示質疑。總部的“偏好”促使一些駐華記者不辭辛勞地搜尋中國的負面新聞。
這樣的報道手法和原則,是客觀的嗎?是符合新聞規律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必須指出,一段時間來,德國的部分媒體實在太過分了,走得太遠了,已經引起了中國人的不滿。德國媒體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有兩大特點:一,不能客觀報道,必須負面報道。二,不能正面報道,必須歪曲報道。
2007年8月27日,德國《明鏡》週刊07年第35期刊登了一篇題為《黃色間諜——中國如何偵盜德國技術》的封面文章,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和許多虛假資料大肆誹謗和污蔑中國廣大留德學人是中國在德國偷盜技術的間諜,引起了廣大留德學人的強烈反響和不滿,他們要求“增進瞭解、減少偏見”,“公開討論、講事實、反誤導”。
《德國畫報》在不久前的關於西藏騷亂的報導中所使用的圖片多次將尼泊爾警察在加德滿都驅散遊行示威者的圖片進行裁減、拼接並配在談論北京奧運的文章中。
種種事實都説明。德國的部分媒體已經成了德中關係中的不穩定因素,德國的部分媒體一天不回歸實事求是地報道中國問題,不全心全意地促進德中兩國關係恢復正常,中國與德國的關係很難重新修復、很難重新回到合作與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