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介孚是魯迅的祖父。圖為魯迅故居。 |
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江南鄉試之年。京官殷某出任江南鄉試正考官,南下蘇州。紹興城丁憂在家的內閣中書周介孚派家人前來拜托殷某“關照”應試的周家子弟,包括長子和幾個侄子。
科舉舞弊是重罪,但到光緒年間早已流弊日廣。冒籍、夾帶、刺探試題、雇用槍手甚至行賄考官等等,無所不有。周介孚在北京做官多年,和同樣是京官的殷某相識,加上丁憂在身,就寫了一封信附上銀票讓家人送給老相識。這本是司空見慣、手到擒來的易事。可周家的下人實在不會辦事,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辦成了一樁大案。
殷主考停駐在官船上,正好有蘇州地方官上船拜訪。周家下人找到官船後,也不看合適不合適,就把信和銀票交給隨從,讓呈給殷主考。隨從見是內閣中書周介孚的來信,又有銀票,不敢怠慢,就拿進去遞給了主子。殷主考拿到信和銀票,看看在座的蘇州地方官,極為尷尬。蘇州地方官自然曉得是怎麼回事,趕緊端起茶杯喝茶,當作沒看到。這時的殷主考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退回銀票,大義凜然地將周介孚和下人報官(地方官就坐在對面);第二是找台階下,收下銀子幫忙辦事。他看看銀票,咽了口水,裝進口袋後若無其事地繼續和客人閑談。
這件科場行賄案原本就此便可以結束了。
周家的下人見銀票送進去後,船裡的老爺都不給張收條或者回個話什麼的,著急了。等了好久後,他竟然在岸邊大喊:“老爺拿了銀子,怎麼也該給個話或者收條,小人好回紹興交差!”他還以為科場行賄像在早市買菜一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還要發票呢!船上的人見這個人的話越講越難聽,出面阻止他大喊大叫。越不讓叫,周家下人叫得越厲害,罵殷主考拿了銀子不辦事,引得岸邊百姓圍觀。這下,殷主考惱羞成怒,蘇州地方官的臉都掛不住了,嚴肅地走出來,下令將周家下人緝拿。殷主考還拿出周介孚的來信和銀票,交給蘇州府衙查辦。
周介孚行賄鄉試主考,人證物證俱在,而且是被抓了現行。案子很快就做成了鐵案,層層上報。下面是科舉舞弊司空見慣,最上面的光緒皇帝卻不知道。他還以為科舉是為帝國選才的根本制度,神聖而純潔,一見竟然有官員公然行賄,龍顔大怒,將周介孚從嚴處理。周介孚被判了個“斬監候”,相關考生革除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