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文中,“Tresor”的意思是“保險箱”。俱樂部入駐之前,這裡原是一家銀行的保險庫,Tresor 因此得名。俱樂部成立第一年便名聲大噪,迅速成為城裡最時尚的據點,在柏林隨便叫一輛出租車,司機們都會知道Tresor在哪兒。儘管它不打廣告,也沒簽正式合同,帶一點非法的意味,但每天都會有長長的隊伍等著進場,其中30-50% 的聽眾是外國人。
許多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年輕人,會坐著Easy Jet 航空公司為學生提供的廉價機票來柏林,訂一家便宜酒店,不睡覺,只狂歡,第二天又回到巴塞羅那或倫敦,然後他們會說:“哇,我昨天在柏林,人們好瘋狂。”
在那間潮濕的地下室裡,生銹的鐵欄杆把人群和吧台分隔開來,幾百個舊保險箱鋪滿墻壁,燈光快速地變化,人們大汗淋漓地跳舞,閃燈和重節奏營造出一種粗糙的末日氣氛。電子音樂和建築本身,發生了化學反應。而最初Dimitri Hegemann 和他的同伴發現這個地方,只是因為堵車時下車晃悠,便一眼看中了它。
Tresor 帶來的電子樂填補了年輕人夜生活的時間,也符合民眾當時的心理狀態。俱樂部的重要藝人Pacou 說:“由於當時歐洲的政治變遷,人們需要一種充滿能量的聲音,而不是唱著浪漫愛情的歌手。”在俱樂部門口,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社會等級,無論腰纏萬貫還是身無分文,無論VIP 還是普通客人,唯一被拒之門外的可能,就是因為裡面已經客滿。後來,有人評價Tresor 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正是因為“它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選擇了正確的音樂”。
在德國導演Tillmann Künzel 拍攝的紀錄片《地下柏林》中,Tresor 的觀眾們衝著鏡頭喊道:“電子樂像雪崩一樣襲來,喜歡的人們從數百變成數萬。”“Tresor 有強健而頑固的性格,怪異而完美。”“這裡有點不健康,充滿了挑釁,耳朵都快聾了。”“我感覺回到了中世紀。”“好像到了另一個世界。”還有一位女DJ 在紀錄片裡回憶起自己第一次登上Tresor 的舞台。那時她光著腳,只穿著內褲和T 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