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學者疾呼:莫讓文化無家可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1 00:12:59  


 
  傳統文化有在朝在野之分。而民間信仰的歧義性又形成了民間文化與地域文化的交錯。中國民間信仰沒有固定的拜式,草木皆可為神,隨處可以建立自己的個人信仰。人類學家把文化傳統區分為大傳統和小傳統,大傳統就是社會的主流文化,比如儒家文化在傳統社會就是主流文化。小傳統主要是民間文化和民間信仰。大傳統和小傳統是互動、互補、互相依賴的。當大傳統遭遇危機時,我們依然可以在民間文化中尋找到一些大傳統的碎片。今天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華裔,他們對傳統信仰的堅決,有時比內地還好,有的禮儀大陸已經沒有了,可他們還在繼續。中國文化有令人自豪的不間斷的文化傳統。漢字作為文化的載體,其強大的生命力是中華文明不間斷的有功之臣。

  但我們也要看到,清朝中葉之後,中國發展落後於世界文明。我們有漢朝那樣的大國氣象,有唐朝那樣的多元繁榮,有宋朝那樣的思想文化高峰,但是清中葉之後中國落後了。清朝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落在世界文明的後面。1911年,帝制解體,最後一個皇帝被趕下了龍椅。以三綱五倫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也就是傳統社會的“大傳統”還能繼續發揮作用嗎?

  實際上,晚清、民國以來的百年中國,是自己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走向解體和重建的過程。一百年來一直隱含著、存在著兩個真實的問題。一個是我們怎樣重新詮釋自己文化傳統的價值?二是民族文化的重新認同問題。至今這些問題仍然存在,因為從清末到民初到“五四”,長時期唯西方是聽,只知有西,不知有東。中國自己固有的文化傳統嚴重流失,流失到自己不能辨認自己的地步。

  香港中文大學的前校長金耀基先生說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年代“不想看”,八十年代“看不見”。因為二十年代,“五四”時期最時髦的口號就是“反傳統”,大家都在反傳統,自己文化是好是壞都不想看。結果到了八十年代想看傳統文化時,卻看不見傳統文化了。日本人身上的傳統文化我們看得很明顯,但中國的文化傳統在我們身上自己能看見的很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