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的機會與發展
在福建省積極推動,以及中國大陸中央的全力支持下,海西經濟區已經成為一個新的亮點。在生產總值上,2008年海西占全中國17.30%,略遜於環渤海經濟區(20.96%),但高於長三角經濟區(14.90%),也高於珠三角經濟區(8.02%)或大珠三角經濟區(14.63%)。不過,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生產總值比重只有5.22%,明顯落後其他幾個經濟區。特別是在人均生產(GDP per capita)上,雖然海峽經濟區為36,348元人民幣,接近長三角經濟區的38,759元,但海峽西岸經濟區僅有13,915元人民幣,遠遠落後於長三角經濟區(38,759元)和珠三角經濟區(42,608元)之後,也不如環渤海經濟區的20,613元。由於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落後於其他競爭區域之後,成為中國東海岸的滯後區塊,這也是為何早先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或目前的“海峽經濟區”發展戰略,受到中國中央重視的原因。
2009年海西特區的GDP產值達到2.06兆元人民幣,年增率為12%,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3.6%;其中光是福建一省,2009年的GDP產值就有1.19兆元人民幣,連續8年有2位數的成長,在GDP、人均GDP、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其增長速度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是近年來大陸發展最快速的地區之一。根據大陸當局預估,海西特區到2020年的GDP產值將上看4兆元人民幣,被譽為是大陸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雖然自海西經濟區開始推動後,相關的基礎設施亦大力建置,對外資及台商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沿岸地區勞工的薪資水準大幅提升,使得外資及台商的人事成本亦大幅增加,許多台、外資企業紛紛往中國內陸發展,以求降低生產成本維持競爭力。此外,受限於腹地及市場,在商品的銷售及流通部分,隨著中國大陸國內工資水準及購買力的提升,除高科技等相關產業外,許多台、外資企業的市場主攻點已逐漸轉移至中國大陸內部,而非在國際市場競爭,尤其是民生用品製造業、服務業和零售業。此兩大方向的轉變,對海西經濟區的發展是不利的,也是未來中國持續推動海西經濟區時必須考慮到的一個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