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楊仁山設僧學堂祇洹精舍,創辦近代佛教著名的居士道場,自編《初學佛教課本》,講習佛典,開近代佛教教育之先河。除自己主講外,他還聘請著名的蘇曼殊教授梵文和英語。1910年,他建立了佛學研究會,自任會長,研究佛學宣講佛法,每月講經一次,培養了許多學者。楊仁山為中國近代佛教的復興,做出了巨大努力和傑出貢獻,因此被譽為“近代佛教復興之父”。楊仁山的高足歐陽竟無是近代中國的佛學大師。他苦心經營金陵刻經處及佛學研究部,並創立了支那內學院(即中國佛學院),培養了不少佛學研究人才,著名學者梁啟超、湯用彤、熊十力、梁漱溟、陳銘樞、黃懺華、蔣維喬等都在這裡學習過。金陵刻經處第三代傳人呂澄先生,在研究與傳播佛教文化方面亦有非凡建樹,撰有《印度佛教史略》、《佛學研究法》、《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等多種著作,對現代佛學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楊仁山及其傳人的不懈努力,使南京成為中國近現代佛教文化的策源地。
民國之後,太虛大師在南京成立的中國佛教會以及抗戰勝利後成立的中國佛教總會,使南京成為全國的佛教活動中心。
由此趙樸初先生曾贊嘆道:“在中國佛教史上,南京作佛教學術的中心是當之無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