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個馬也是多災多難。這老兄到了美國後根本就沒把照片帶給戴遜,原封不動又給我帶回來了!”他把照片還給石興邦時說:“人家不同意,算了吧!”“你根本就沒給人家,怎麼知道人家不同意呢?”說到此處,已87歲高齡的老先生一臉無奈。
石老現在想來,大概是受托者在美期間聽到了一些對華不太友好的聲音,索性就沒去賓大。此後不久,戴遜生病動手術離開了館長的位置。幾年後,張光直教授也罹患美尼爾氏綜合征。二駿回歸的事情便這樣擱置下來。
石興邦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張光直又扶病來過北京一次。坐在輪椅上的老先生抓著石興邦的手說:“現在賓大博物館的館長跟我也是好朋友,咱們努努力,沒准還能把二駿弄回來。”
看著顫抖的張教授,石興邦心裡不是滋味。此後不久,張光直先生便病逝了。直到現在,石興邦還留著當年與張光直的通信。離二駿回家最近的一次機會,就這樣失之交臂了。
民間推手
在王友群迷上昭陵二駿,並產生把它“弄回來”的想法前,他並不知道我們曾距離二駿回歸那麼近。
王友群是地道的西安人,他與昭陵六駿結緣始於30多年前。1979年王友群考入西北大學化工機械專業,可他對這個專業並不感興趣,而是迷上了英語。當時,學英語的途徑很少,王友群只能每天抱著收音機學。有一天,他騎車路過碑林時,看到兩名老外在問路,可問了半天也沒人能聽懂。王友群就上去跟他們聊了起來。“我的英語他居然能聽懂。”第一次嘗試給了王友群很大鼓勵。同時,他發現碑林的老外挺多,在這兒練口語是個不錯的主意。於是,每個星期天他都到碑林當義務講解員。
講到昭陵六駿時,如果遇到美國遊客,他還會特意指著二駿的複製品強調:“這兩駿的原件,就在你們美國。”
|